原创
补课与补习它们功能相同,都是为学生解惑释疑,虽然一字之差,可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补课是老师尽师者之责,让所教学生学会教学知识,让学生们一起长进,这种补课老师分文不取,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补习则是一种经济行为,以获取高额报酬为目的,是风靡当今社会的又一新形职业,而且来钱快,来钱多,且风险很低。
我家孙儿读初三,正是人们说的“中考”最关键的时刻。每天,天没亮明就起床复习英语,晚上九点半回家,又一头扎进房间,直到十一点左右才洗澡唾觉。今天星期六,还是跟往日一样,孙儿早早起床,吃罢早点,乘坐公交车到几公里外的地方补习物理课,下午又要坐地铁去补习英语、数学。每个星期都是如此,没有属于孩子的一时半刻的玩耍时间。本该是阳光璀璨的脸庞,却见不到一丝笑容与灿烂,十多岁的孩子一脸倦怠,看着让人心痛。
补习给孩子们带来的压力山大,给父母和一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一个学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课补习费一般在二万至三万元之间,每课200元,
全年五万至六万元不等。这仅是一个老师一班教五、六个学生的收费状况,如果是一对一的补习,每课60O元,这是一般打工族群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而有钱人倒不认为钱收多了,非常乐意用这种补习方式。只有打工仔的家庭,才硬着头皮选择那种补习班的方式。既使这样,还得举全家之力为孩子交补习费,当然包括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那点养老金。老百姓很形象地说,一家子全在为老师打工。没钱补习的孩子只有加倍努力,要不然就得早早的外出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依然循环着父母的足迹。
补课是比较遥远的事,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补课。学生没弄懂,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法上学,老师会不辞辛劳上门为学生补课。记得在我读四年级的那年夏天,不小心把脚弄伤了,一只脚肿得不能下地,同学帮我请了假,一连几天没上学。星期天,老师来到家里,把落下的几门课程全教了一遍,看我弄懂了,这才回学校。每年老师都要到学生家里家访一次,不管路途多远,老师都会如期而至。那年代老师不会打学生,也不会骂学生,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现在同学聚会总会把老师请来,坐在首席,同学们轮番给老师敬酒,这种师生情浓的场面让人感叹。
在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教育也成了一种商品,而且还是一种高贵的商品。近年来,市场便衍生出了补习班一顶新的职业。尽管某些部门也出台了要为学生、为学生家长减负的文件,那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各类补习班只是由公开办公司招生,分散成了零星分布的补习点,或教师家里,或租房设置。甲地的老师为乙地学生补习,乙地老师为丙地学生补习,老师们绝不会为自己的学生补习,如此周密的运作,便形成了一张补习大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让孩子上补习班,家长们谁也说不清,只有学生考试结果能告诉你的答案。
社会无情的内卷和激烈竞争,开始向十多岁的孩子们身上转移,教育成本在不断地扩大,孩子们在竞争中心力交瘁,竟然出现了初中生患忧虑症的现象。学生家长,尤其是打工族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后代改变命运轨迹,他们拼命努力,不堪重负,如此以往,必定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教育体制如何改进?请网友们把自己的高见发在评论区,供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