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依据我国2008~2016年国家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报告,其发病率为(24.65~29.47)/10万。尖锐湿疣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尖锐湿疣亚洲指南》为亚洲成人生殖器尖锐湿疣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建议。本文主要摘选指南的治疗建议,结合《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汇总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选择。
现有治疗的疗效数据
尖锐湿疣现有治疗方法多样,如药物、物理、手术治疗等,治疗清除率和复发率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尖锐湿疣亚洲指南》基于现有研究,汇总了现有治疗的疗效数据(表1)。
表1 各治疗的清除率和复发率
依据表1数据,各种治疗方法的清除率和复发率有较大差异,并且同一种治疗的清除率和/或复发率在不同研究中也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某种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
各类型疾病的治疗选择
《尖锐湿疣亚洲指南》中,对于不同数量和大小的疣体,给出了治疗选用建议(表2)。
表2 各类型尖锐湿疣的治疗选择
不过《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案适合于所有患者以及所有疣体,现有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并且都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建议根据疣体大小、数目、部位、形态以及患者的意愿、经济条件、不良反应,并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免疫状态、依从性等个体差异,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可联合治疗。
各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依据《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治疗尖锐湿疣应以尽早去除疣体为目的,尽可能消除疣体周围亚临床感染以减少或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
①0.5%鬼臼毒素酊或0.15%鬼臼毒素软膏
适用于治疗直径≤10mm的生殖器疣,对柔软、非角质化的较小疣体效果较好。用药时需注意保护皮周围的正常皮肤、黏膜,有破损的皮损不适合用。0.5%鬼臼毒素酊每日用量不应超过1mL。此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育龄期妇女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孕。
副作用:以局部刺激为主,如瘙痒、灼痛、红肿、糜烂等。治疗时可以用凡士林保护外周皮肤。
②5%咪喹莫特乳膏
对柔软、非角质化的疣效果较好。可单独使用但起效较慢,目前多与冷冻、激光或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妊娠期咪喹莫特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孕妇忌用。
副作用:以局部刺激如瘙痒、灼痛、红斑、糜烂为主。
③茶多酚软膏
适用于肛周、外生殖器的尖锐湿疣,治疗尿道、阴道、宫颈、肛门内等部位疣体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评估。该药不能用于阴道或肛门,且在性接触前或在阴道塞入月经棉条前应将药膏洗掉。孕妇禁用。
副作用:红斑、瘙痒、烧灼感、疼痛、溃疡、水肿、硬结和水疱等。
④80%~90%的三氯醋酸(TCA)溶液
适用于小的皮损或丘疹样皮损,不能用于角化过度或疣体较大、数目较多的疣体。应用范围过大可能会导致瘢痕,建议使用凡士林保护疣体周围正常的皮肤和黏膜。孕期可安全使用。
副作用:局部刺激、红肿、糜烂、溃疡等。
⑤皮损内干扰素注射治疗
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病灶内注射,隔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妊娠期慎用干扰素,有资料提示禁用。
副作用:主要为低热和流感样症状,常为一过性,一般对症处理即可缓解。
⑥5-氟尿嘧啶
适用于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尖锐湿疣、寻常疣、扁平疣和浅表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病,特别是在治疗扁平的色素沉着性损害如鲍温样丘疹病时疗效较好。
副作用:因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炎症反应、疼痛、烧灼感和溃疡等),故不能作为一线疗法。
⑦鬼臼树脂
因药物吸收可发生严重的系统性副作用,长期应用有潜在致癌性,也可导致胎儿宫内死亡、致畸和神经系统受累。鉴于此,已不推荐该药在临床使用。
物理治疗
包括冷冻治疗、电外科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和温热治疗,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情况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添加肾上腺素可减少出血风险,但在阴茎和阴蒂区域使用时有潜在的坏死风险,存在争议。
手术治疗
当皮损数量较少,有蒂或大体积疣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剪切术、切除术,辅以电灼等治疗破坏残余的疣体并控制出血,可无需缝合。巨大疣、广泛疣、肛周疣、肛内疣和儿童特殊群体,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并请外科医生共同诊疗。
光动力学疗法
适用于去除较小疣体以及物理疗法去除较大疣体后的基底治疗。可用于腔道内如肛管内、尿道口、尿道内、宫颈管内的治疗。对于腔道外的尖锐湿疣也可以使用。
联合疗法
尖锐湿疣的治疗过程中经常联合多重疗法治疗,例如最初使用物理及外科疗法可增强后续局部治疗的渗透,特别是角化性疣。更多的是在物理治疗后联合药物治疗,如鬼臼毒素、咪喹莫特以及干扰素等局部治疗。然而,有关联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的系统数据有限,有必要对联合疗法做进一步评估。
本文首发:医脉通皮肤科(Medlive-Dermatology)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 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2021完整版)[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4):359-374. 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101183.
2.Sindhuja T, Bhari N, Gupta S. Asian guidelines for condyloma acuminatum. J Infect Chemother. 2022 Mar 25:S1341-321X(22)00079-4. doi: 10.1016/j.jiac.2022.03.00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34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