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你必须要知道的节气:立冬

  - 节气地位: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二十四节气的“四立”。其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 节气含义:“立”表示建立、开始;“冬”有终了、万物收藏之意。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 物候现象:中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二候地始冻,土地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的一种错误认知)。

  - 气候特点:立冬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25°,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此时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在北方地区,立冬后大部地区将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随着时间推移,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才逐渐下降。

  立冬日以后人们要注意的生活习惯:

  - 饮食方面:

  - 以温补为主: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同时,适当食用一些萝卜、青菜、豆腐等蔬菜,保持饮食的均衡。例如,在北方地区,羊肉大葱馅的饺子是立冬时节常见的美食;在鲁西南和陕西的关中平原,人们有喝羊肉汤的习俗,既能补元助阳,又可御寒益气。

  - 避免过度进补:冬季虽然适合进补,但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进补,避免过度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 多吃黑色食物:中医理论中,冬季对应肾经,而肾主咸,黑色食物入肾经,所以可适当多吃一些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有助于补肾养肾。

  - 起居方面:

  - 早睡晚起:冬季是养藏的季节,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尽量避免熬夜,以免消耗阳气。

  - 注意保暖:立冬后气温逐渐降低,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的保暖。头部是诸阳之会,容易散热,外出时可佩戴帽子;颈部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和穴位,佩戴围巾可以有效防止受寒;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受凉,可穿厚袜子和保暖性好的鞋子。

  -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北方地区冬季室内有暖气,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南方地区冬季室内较为阴冷潮湿,可使用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备,但也要注意防止室内过于干燥。

  - 运动方面:

  -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冬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大量出汗,以免损伤阳气。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可选择在室内进行运动。

  - 情绪调节方面:冬季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容易让人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交流沟通;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看电影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