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征程,新使命。如何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湖南正积极作答。
本月底,中部六省将齐聚长沙,举行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5月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来湖南考察。
兄弟省份前来“取经”,那么,湖南如何进一步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红网记者日前分赴中部五省采访,今起推出“中部崛起·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山西、长沙报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天下无贼》是王宝强出道的第一部电影。其实,拍摄于2003年的《盲井》,才是他真正的处女作。
私人小煤矿漆黑矿井下的利益与恩怨、无奈与可悲,反映的是当时山西煤矿的种种乱象。
山西与煤炭,似乎被深深绑定。
山西太原蓝天白云,美出天际。(图源:山西日报)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认为山西盛产“煤老板”,黑金色则是山西的底色。
然而,这些早已不再是今天的山西。
山西“偏科”之困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在有些山西人看来,他们陷入了“资源魔咒”。
山西省委党校教授赵晋泰,这位名字就很山西的山西人,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打破“魔咒”。
“转型发展,是山西现在的头等大事。”赵晋泰所说的转型,主要聚焦于改变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这也是“魔咒”的根源。
在山西一处露天煤矿,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工程车辆装运煤炭。(图源:新华社)
日前,山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山西GDP为5399.56亿元,以不变价计算的实际增速1.2%,在31个省份中垫底,远低于5.3%的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是全国唯一经济缩水的省份,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超400亿元,名义增速为-7.4%。
然而,2023年,山西GDP为25698.2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两年平均增长4.7%,快于全国0.6个百分点。
客观来看,山西一季度经济增长失速,主要原因来自煤炭产量的减少。
统计显示,一季度,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1%。其中,占据山西工业增加值半壁河山的煤炭工业,下降2.8%。
疫情三年,山西煤炭产量以几乎每年亿吨的速度增产,在2023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78亿吨。
然而,由于安全生产压力巨大,以及煤炭国际市场的变化,2024年山西省煤炭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山西煤炭产量要稳定在13亿吨左右,相较于2023年需减产7800万吨左右。
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原煤产量已减少6000余万吨。可以说,煤炭减量对整体GDP影响较大。
在山西沁水盆地一处煤层气田,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图源:(新华社)
面对全国垫底的经济增速,山西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感到焦虑。
其实,从全国来看,产业“偏科”的情况不止是山西,“GDP焦虑”并不仅仅是个案。
比如,几年前的株洲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曾主动关停了GDP的“半壁江山”,疫情下的张家界也曾遭遇同样的窘境。
而对于湖南的一些人口小县、生态大县、资源弱县,GDP增长仍然是“老大难”和“烦心事”。
在去年8月28日举行的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找准自身优势,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有压力很正常,但关键是要找准找对发展路径,不能为了GDP而GDP。
“过去的山西,有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意味,所以现在是痛定思痛。”赵晋泰对记者说,就算什么都不考虑,“是资源,就有挖完的一天。挖完的那一天,山西怎么办”?
成效开始显现
“任何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发展都面临较大风险,更何况煤炭产业对环境污染、对其他产业的排挤效应非常明显。”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山西要稳住经济增长,一定要加快“脱煤化”进程。
实际上,山西的产业转型探索已持续多年。早在2006年,山西就提出全面转型。
2010年,《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成为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真正进入快车道,是2017年2月25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山西综改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
由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和晋中市的8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园区整合而成的山西综改示范区,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山西综改示范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北部的阳曲片区,中部的核心片区以及南部的潇河片区。
“现在整个山西就是一个大的综合改革试验场,但船大掉头难。”在太原孔雀油墨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日兴看来,虽然当前山西转型仍然处于阵痛期,但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1966年出生的薛日兴是大同人,1989年从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就一直在太原孔雀油墨工作,从普通工程师干到了董事长。
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国内印报油墨领军企业,原厂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东岗路212号,如今已搬进山西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
大同是山西的产煤区,在薛日兴的印象里,读初中、高中时放学路上,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的,总是一辆辆拉煤的笨重而倔强的卡车,地上经常看到被碾压成粒的煤屑。
“最近几年回大同,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薛日兴对观潮君说,山西转型改革这些年,虽然经济上仍然曲折向上,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是有目共睹。
1月29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介绍,2023年,山西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低水平,改善幅度全国第二。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连续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评为优秀。
这种改变,正是来自于这些年的转型改革。
以能源领域为例,山西全力推进能源革命,在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其能源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在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市,晋北6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一期投资超过500亿元。由于有如此庞大的装机容量,大同已成为中国顶尖的太阳能和风能基地之一。
来自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25.2%。
山西的“内功”不仅仅是能源行业,今年一季度,除了煤炭产业产值下滑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聚焦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制造业等表现不俗。
一季度,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势明显,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2.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6.3%和24.1%。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山西货物贸易进出口4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增速居全国第3位。
虽然在“面子”上不那么好看,但山西的“里子”却越来越扎实,“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已经松动。
“山西制造业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都在不断提高。”赵晋泰说。
太原孔雀油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过去我们地处市中心居民聚集区,设备工艺老旧,如今实现了自动化、绿色化转型。”薛日兴举例道,在城区时工厂有300名工人,现在只有200人,人数少了三分之一,但产能却是过去的两倍。
此外,在工艺上正向环境友好型转变,“配方中采用环保型大豆油,不仅改善了油墨的墨性,而且大大减少了VOC(注: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原孔雀油墨的搬迁过程中,山西省、太原市两级政府和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
比如,在税收方面,综改示范区有十分优厚的退税政策,且根据缴税额度的增加和企业性质(高科技企业),按比例增加。
“新厂区这块地花了1850万元,政府给了1800万元,相当于白送。”在薛日兴看来,山西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魄力和决心不言而喻。
山西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图为太重智能液压挖掘机生产线利用翻转机进行翻转作业。(杜鹃/摄)
5月15日,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西专场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就提到:“山西有很丰厚的制造业基础,大家可能对山西的能源、煤炭工业更熟悉一些,其实山西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包括‘新三样’等,现在都有比较优势。”
或许,正是因为前期布局扎实且来势较好,即便陷入短期“低迷”,但山西克服焦虑,依然充满信心。
保持定力
衡阳人李健到山西工作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从吃粉到吃面,已经渐渐适应。
“最大的感受就是跟我来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李健告诉记者,到之前他印象中的山西是黄沙漫天,煤尘环伺,但到了之后发现,虽然春冬时节山上是光秃秃的,但夏秋时节也会变得郁郁葱葱。
李健在吕梁市的一家钢铁关联企业工作,半年回一次湖南。
“山西人讲规矩,没有湖南人的冲劲,更喜欢过安逸的小日子,不像湖南人经常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敢为人先’。”李健的观察并不是毫无根据。
采访中赵晋泰也曾提到,当下的山西人更喜欢眼前的“小确幸”,一点一点积累,更倾向于稳扎稳打。
比如,在太原孔雀油墨的转型升级中,如何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有自己的清晰思路。
太原孔雀油墨有限公司搬迁改造转型升级项目投运后,成为中国北方绿色油墨产业全自动化生产基地。(图源: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我们不是高科技产业,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因为成本受不了。产业和产业是不一样的,传统产业更重要的是长期稳定,品质可靠,然后把产品做精做细,再慢慢向绿色友好靠近。”薛日兴说。
赵晋泰认为,这种稳,对于当前的山西并非不是好事,“过去的教训太深刻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过去就是因为只顾白花花的银子,没想那么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山西固步自封,相反,山西的改革意愿十分强烈。
政绩观是“总开关”。
赵晋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山西围绕优化改进干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机制开展了专题调研,从四方面优化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参照《山西省转型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的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增加了传统先进产能占比、产业链营收增速、专业镇产值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等13个指标,推动转型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赵晋泰说。
但当宏观层面的政策落实到微观层面的举措上时,山西的干部往往更重视细节的把握,更看重GDP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体量。
对于这一点,李健深有感受,“当地政府很喜欢抠细节”,与湖南不少地方强调审批速度不同,一度让他很不适应。
但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氛围,每一个省有每一个省风格。
余秋雨先生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感慨:在本世纪(指20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
再往前追溯,于三晋大地诞生的晋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西并非没有发达过,只是目前为了转型,暂时跌入了“失速周期”。晋商以善于聚财蓄力著称,当前的山西何尝不是在进行新一轮的蓄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雄安新区至山西忻州的高铁开工建设。雄忻高铁通车之后,太原直达北京将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山西段开工仪式现场。(图源:中国铁路)
可以预期,山西未来与京津冀经济圈的互动会越来越密切,这也意味着山西将拥有新的增长动能。
有了“势能”和“动能”加持,山西不可低估。
4月19日召开的山西省委常委会会议,分析了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强调,要增强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三个不动摇”。
其中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深化全方位转型不动摇。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几天,薛日兴刚刚去了趟湖南长沙,拜访客户。
他说:“山西的领导经常开会讲‘学合肥模式,向长沙看齐’,与湖南比,山西确实慢了一点,但这是横向的。如果纵向看,山西的发展势头正越来越好,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山西一定可以打破‘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