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达摩院造神失败:姜萍事件,一场闹剧的落幕

  17岁的中专女生没有创造奇迹。

  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声明: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禁止与他人讨论”的原则。

  话说得婉转,也没点名,含义却很清楚:

  姜萍的初赛成绩不实。全球第十二名,成了被戳破的泡沫。

  造神狂欢就此收场,留下的又是一地鸡毛。

  6月13日,“天才数学少女”姜萍,横空出世。

  其实全社会有很多机会,能避免这次造神。

  如果当时,姜萍或者她的老师王闰秋能澄清事实——

  如果达摩院的媒体工作人员能核实情况——

  如果媒体们转载之前,能先把情况了解清楚——

  事情都不会走到如此夸张的地步。

  但是每个人都停不下来。

  媒体的时间太宝贵,慢慢调查再转载,新闻早让别人抢走了。

  姜萍的老师王闰秋也说不出实话。

  本来自己到了中专教书,就一心希望通过竞赛等活动,给履历添彩。

  一旦说这次是帮助学生答题,那之前的辛苦都白干了,只能先应付过去。

  姜萍本人也未必能想到,这个采访会有千百万人看到。

  但镜头已经架好,配合着演上一出,眼下肯定没有坏处。要是不配合,立刻就会惹出麻烦。

  谁这一辈子还没装过两次样子,走过两次过场呢?

  达摩院一开始派出的采访人员,也未必是冲着造神去的。

  虽然,达摩院似乎很想用选手的身份反差,营造出“各路英雄,云集武林盛会”的气势。

  然而,过去5届比赛,报名人次超过25万,其中身份反差者不少:编剧、律师、警察、快递员……

  最后他们不论成绩好坏,都没在热搜上停留太久。

  按以往经验,姜萍似乎只是又一个昙花一现的“反差选手”。

  但站在事后的角度回顾,姜萍实在是“反差选手”的终极版:

  农村出身,家庭一般,年仅17,中专在读,主修服装设计……这一层身份非常低,甚至能让很多人俯视。

  阿里数学竞赛初赛全球第十二名,前三十名中唯一的女生,力压全球顶尖高校无数学神的存在……这一层身份非常高,甚至有点高不可攀。

  然后,人们发现这极低和极高两层身份,居然是同一个人?

  这还是人吗?这是古希腊掌管反差的神啊!

  于是,各路媒体瞬间开始疯狂转载消息,甚至重量级的话筒也开始进场。

  在媒体口中,姜萍的形象被不断修饰、升华:

  “家境贫寒,自学不辍,身怀绝技但目光清澈……”

  “农村女孩逆袭成为数学天才,走路都在思考问题”

  “她因家庭原因选择了中专,但数学之神选择了她”

  造神,就这样以极尽溢美之词的赞颂,拉开序幕。

  姜萍的老家,也迅速反应过来:

  泼天的流量,终于砸到我们头上了?

  于是,当地的广场大屏,会轮播姜萍的照片和宣传语。

  涟水的社媒账号,开始集中用姜萍的名字,做文旅宣传,“一个人带火一座城”。

  其他人的反应也很快。有听说姜萍家庭条件一般,主动上门赞助的;

  也有带着子女前往涟水打卡,准备“沾沾仙气”的。

  据说还有教育产品号称要用天价代言费,请姜萍做代言人的……

  甚至还有喊话各家名牌大学,要求破格录取姜萍的声音。

  那些人振振有词:姜萍如果按照既定路线,参加职教高考,就是埋没天赋啊,这是制度出了问题!

  总之,短短几天,姜萍被推上了神坛的顶点。

  即使到了这一步,各方面仍有踩刹车的机会。

  不过,他们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回避。

  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缺少担责的勇气,也可能是他们在流量的红利中,心存侥幸。

  这么多人参与,出了事一起背锅,法不责众嘛。

  因为没人揭露真相,造神运动还在继续。

  但质疑声也开始传播。

  姜萍在视频中的表现,被找出了不少漏洞。

  比如板书的符号有误,手拿的笔记似乎不是她本人的。

  采访的言论看起来很流畅,但是也没表现出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不过这些异常总可以得到解释,毕竟“无巧不成书”。

  对特殊人物,人们也愿意给予特殊宽容。

  于是神话还在继续,只是疑点更多。

  6月22日,阿里数学竞赛决赛举行。尽管舆论沸沸扬扬,相关各方仍未发声。

  6月23日,部分决赛入围选手发表公开信,恳请赛事方调查姜萍成绩。

  39位联署选手中,只有5位选择实名。舆论压力可见一斑。

  公开信发出后,一直未收到预期的回应。

  6月27日,一份月考卷成为了拐点。

  涟水教育体育局答复了网友的投诉:网传姜萍数学月考仅83分的成绩,属实。

  不论满分是150还是100,83分都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的表现。

  造神的运动,实际上走到了尽头。

  之后的四个多月,大众只是等待最终的结论,直到这次声明。

  奇迹并没有发生。

  每次“造神运动”,被造出来的神,往往名过其实。

  于是人群中,总是存在着质疑者,支持者,和主动沉默的人。

  质疑者发现,神有大大小小的问题。

  他们在压力下坚持观点,即使会被不明真相的支持者围攻。

  比如向涟水教育体育局投诉的网友们,联署公开信的选手们,以及许多尊重事实的普通人等等。

  支持者也未必全是坏人。他们与其说在支持“神”,不如说是在支持自己内心的希望。

  中国人自古就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命运未必一成不变。

  人们对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这类事迹,总是给予热烈的欢呼。

  姜萍,只是恰好符合支持者的呼声。

  质疑者和支持者,都是大众的一部分。

  双方的对峙,并不意味着大众的无知。反而证明了群众之中,总有雪亮的眼睛,和温暖的心肠。

  而希望从中牟利的,往往是主动保持沉默的人。

  他们会造谣,会撒谎,会引战,唯独不会为真相打破沉默。

  因为信息差,是最锋利的韭菜镰刀。

  沉默是金,用在他们身上格外贴切,又格外讽刺。

  造神的运动,下一次不知会推出什么人。

  但规律是相同的:

  支持者和质疑者互不相让。

  主动保持沉默的人,在场内伺机而动,镰刀高举。

  希望我们都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他人的煽动。

  那些镰刀举不动的时候,迟早落在他们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