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历史上第一人,皇帝惊闻他仙逝,亲自为他写了一首诗,惊艳了千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他们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后人仰望的星辰。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就孕育了无数这样的人物。而在安史之乱后,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君权旁落,宦官专权,朝臣党争激烈,国家实力日益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李忱的皇帝,却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力挽狂澜,开创了大唐的中兴之局。而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对一位大诗人的离世,竟亲自赋诗悼念,这份才情与深情,让人不禁感叹:史上第一人,皇帝惊闻他仙逝,亲自为他写了一首诗,惊艳了千年。正如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李忱与白居易的这段情谊,穿越了千年,依旧让人动容。那么,这位皇帝究竟为何会对白居易如此情深意重?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唐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忱的即位无疑是一个奇迹。他本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因母亲出身卑微,自幼便不受重视,甚至被人认为“不慧”。在唐文宗、武宗时期,他更是行事谨慎,沉默寡言,与众人一起时很少说话,武宗对他更是无礼至极。然而,正是这份低调与谨慎,让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以保全自己,最终登上了皇位。

  会昌六年(846 年)三月,唐武宗驾崩,由于一直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选,朝廷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李忱比较容易控制,便拥立他为皇太叔,处理军国大事。李忱也因此将原名李怡改为李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即位后的李忱,仿佛脱胎换骨,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他明察秋毫,用法无私,从谏如流,被后人誉为“小唐太宗”。在他的治理下,大唐逐渐走出了中唐的阴霾,迎来了新的生机。

  然而,在这位英明皇帝的心中,却有一位让他难以忘怀的人——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这个名字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无论是童子还是胡儿,都能吟唱他的诗篇。而李忱,更是对白居易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深为敬仰。

  公元847年,当李忱决定选拔宰相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居易。然而,当他下诏时,却得知白居易已经去世八个月了。这个消息对李忱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深感痛惜,决定亲自为白居易写一首诗,以表达他的怀念之情。

  《吊白居易》

  唐 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于是,《吊白居易》这首诗应运而生。诗中,李忱高度赞扬了白居易长达六十年的璀璨创作生涯,将其作品比作缀玉联珠,精美绝伦。同时,他对白居易的离世深感痛惜,以“诗仙”之称表达崇敬。诗中还深刻阐释了白居易的人生态度,他不被名利束缚,如浮云般自在,秉持顺应自然的“乐天”哲学,展现出豁达超脱的境界。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则凸显了白居易诗歌的广泛影响力。最后,“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再次肯定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同时流露出李忱对他的深切思念与悲痛之情。

  除了对白居易的怀念,李忱在治国方面也是颇有建树。他努力解决中唐遗留的问题,贬谪李德裕结束党争,抑制宦官、打击权贵外戚,还为甘露之变的无辜百官昭雪。他勤俭治国,关心百姓,减少赋税,重视人才选拔。对外,他多次击败外敌,收复失地,让国势好转。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富裕,衰败的朝政呈现 “中兴” 之象。史家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大中之治”。

  李忱与白居易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一位是英明神武的皇帝,一位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之间的情谊超越了身份和地位,成为了千古佳话。李忱的那首《吊白居易》,不仅表达了他对白居易的怀念和敬仰,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深厚情怀。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感叹: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李忱能够力挽狂澜,开创大唐的中兴之局,实属不易。而他与白居易的这段情谊,更是为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正如那句俗语所说:“英雄惜英雄,才子爱才子。”李忱与白居易的相遇相知,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当我们再次吟诵那首《吊白居易》时,不仅能够感受到李忱对白居易的深情厚谊,更能够从中汲取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佳话,传承那份深情厚谊,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