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由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大学。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有16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校生17452人,其中本科生8537人、硕士研究生6527人、博士研究生2388人、留学生226人。学校占地面积525843平米,在周口店、北戴河、河北平泉建有实习基地。

  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3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其中,地球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教职工1775人,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教授319人,副教授40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45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6人,建有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才培养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人才,涌现出以温家宝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翘楚,47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学校坚持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现有35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文艺体育比赛成绩优异。

  作为国家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近十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54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101项,连续三年获批数量破百。学校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技平台35个。王成善院士团队成果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2023年“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获得国务院立项批复。学校将持续推进大学科融合、大科学计划、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大校区建设、大先生培育、大思政育人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

  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专业有下面这些: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该校的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且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

  学校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校拥有多个国家或地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地质工程等。

  学校的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六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