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由刘心武作品改编的同名原创话剧《钟鼓楼》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钟鼓楼》成书40年后,被首次改编成话剧。该剧讲述了钟鼓楼下一座拥有四户人家的四合院里发生的故事,唱响了一曲热热闹闹的“80年代京味市民交响曲”,勾勒出一幅盛满烟火味道的老北京“清明上河图”。导演黄盈,是新京味戏剧导演的代表。
1984年5月30日,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竣稿。先交给"亲生的"《十月》双月刊(刘是创刊人之一)。编辑说,第五期已满,安排第六期和次年第一期发表。刘心武一盘算,来不及了呀,心心念念是冲着本届茅盾文学奖去的,如果后半部分在1985年第一期发表,就属于1985年作品,本届就错过了。不行! 立马交给了《当代》双月刊。《当代》马上撤掉第五期原定稿子,在第五、第六期全文刊发《钟鼓楼》。果不其然,《钟鼓楼》和《黄河东流去》、《沉重的翅膀》,一同摘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即便到了2023年,在总共十一届获奖作品中,专门描写京城故事的也极其稀有。
其实,刘心武被全国人民熟知,是在2005年4月,央视开播《百家讲坛》,刘心武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毫不夸张地说,刘心武的《红楼梦》讲座,在全国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红学热”,同时,也搞得全国红学专家处境颇为尴尬……讲座结束,刘心武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后40回)。
1977年,我在读中学(哦,我的“文青”时代)。刘心武在《人民文学》第11期上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把后来的文化部长王蒙吓了一跳(小说哪有这么写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发了这篇小说,之后,还播发了刘心武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我听了心里砰砰乱跳,在当年“爱情”是一个“说不出口”的词。常听到对应的词是:生活腐化。《班主任》是刘心武的成名作。摘得1978年的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等奖)。
《班主任》是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是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有评论家说,《伤痕》是写外部的伤痕,而《班主任》则是写内心的伤痕。《班主任》的“重大意义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最早提出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对残害青少年心灵的极左路线的清算问题。’救救孩子‘的呐喊,在文坛和社会上立即起了很大的反响。“
如果说,《钟鼓楼》是被评奖(茅盾文学奖,新中国70周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经典化了的作品;那么,《班主任》就是被当代文学史经典化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