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4》开播的时候,几乎全网都觉得,杨子一定是被骂的最多的人。一个月过后,麦琳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 微博上,有关麦琳的一些负面热搜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抢鲜版」中,麦琳因为在集体购买餐食时,表现不得体、嘲讽其他夫妇、任性购买自己想吃的食物、被责备后“甩锅”其他人,而被网友群嘲。
至此,舆论的风向偏离了这个节目设置之初聚焦的婚姻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转化为「一个人的善恶」问题。
▷ 网友评论
为什么之前的几期,麦琳在和李行亮的相处中令人不适的表现,没有引起如此大范围的攻击?因为在这期「抢鲜版」中,展现了更多她和葛夕的互动,网友认为她“背刺”葛夕,而葛夕在这个节目里收获了一致的好评——她有独立的自我,事业出色,对关系用心,家里收拾得整洁,面对丈夫的投资失败宽容大度——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希望活成的样子。
而麦琳几乎是她的反面。她是四季节目中,唯一一个婚后长时间担任「全职妈妈」角色的女嘉宾,她有两个孩子。
本来,她的样本应该被视作对「全职妈妈」一份好的观察,但「全职妈妈」们也不喜欢她,因为她好像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好妈妈」——她弄丢了导游手册、记不住账、行李收拾不好;对待孩子也很「抠门」,孩子喜欢的几十块钱的汉服,她都会因为尺码太合身而退掉。
▷ 麦琳并不擅长整理行李,最后是由李行亮代为整理的
这反映了当下女性的自我要求,甚至是社会对新时代女性的期待——你可以是事业型,那事业一定要出色,你也可以是家庭型,那要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最好两者兼顾。人们可以从留几手身上看到「直率坦诚、有才华」,说杨子「起码能挣钱」,但认为麦琳「一无是处」。这背后隐藏着当代社会对「普通」和「弱」的恐惧。
而麦琳如今的处境恰恰受到「全职妈妈」角色的影响,婚后的她从未真正离开家庭,至今已经10年。Papi酱和张泉灵都说,麦琳需要「找个班上」。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全职妈妈脱离职场后,社交的减弱、社会化技能的丢失、财务独立的丧失。在《再见爱人4》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家庭里大包大揽的全职妈妈,重新进入社会环境后的失态与失衡。
▷ 节目嘉宾姜逸磊Papi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女性对婚姻充满「献身感」的结果。她献身于「爱情」,对丈夫的关注度超过70%(李行亮的观点);她献身于「妈妈」,孩子的事情比她自己要重要;她献身于「家庭」,就连工作也想围着李行亮转(当然这对于她更容易,重新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
当我们重新聚焦于李麦两人的关系,麦琳这种自我牺牲式的「献身感」对于她自己、李和两人的关系,都有很大的伤害。因为一旦人在关系里占据道德制高点,拥有更多的权力,很难再和伴侣平等地沟通、相处。
我们并非要为麦琳「洗白」,只是任何一个社会化角色,所展现出的状况,都离不开TA所处的背景、身份和社会规训。我们想关心一下麦琳,如果她想改变。展开聊聊——在关系中充满「献身感」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01「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能不听我的?」
尊重 Ta、平等地对待 Ta,这是人和人之间能好好相处的基本准则(不仅仅是亲密关系)。
但一旦一方有了很强的献身感,就很难做到了,因为他们的心理会不平衡。
1.为了弥补自己的痛苦或付出,他们可能会试图控制伴侣,要求伴侣满足自己的一切
当这种控制失效时,他们会搬出曾经的付出或者对方的过错。就像《宝莲灯前传》里,寸心天天对着杨戬说:「我是你的救命恩人!我为了你,犯了天条,连西海都回不去了!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忘恩负义!」
他们甚至会用离开作为威胁:「如果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会离开你。」但这并不是你的本意,更像是一种控制的手段。
慢慢地,他们也不再考虑伴侣的情感需求,成为关系里唯一的主体存在。
但他们或许很难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毕竟我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 」,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 电影《无问西东》
2.他们甚至会对伴侣产生蔑视和怨恨
当人们有了「献身感」,很容易对伴侣产生更多的负面想法,常常发展成蔑视。
蔑视不同于一般的批评。批评只是认为问题出在伴侣身上,而蔑视则更进一步,是对一个人的价值的彻底否定——好像在说:「你是微不足道的。」「你无可救药。」
蔑视也不同于愤怒。愤怒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试图寻求伴侣的注意,为了表达某种需求。而蔑视恰恰相反,它终止了沟通,只是猛烈地抨击、推开并惩罚伴侣。
蔑视的发起方通常是占据优越感的一方,从道德、情感或者智力的优越地位发起攻击。
心理治疗师 Ken Fremont-Smith 把这种行为比喻成「爱情法庭」,就像加在伴侣头上的刑期,Ta 需要不断接受审判,不断为自己赎罪,也包括,接受来自另一方的蔑视。
02献身感,关系的末日信号
献身感对关系无疑是有破坏性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两个人平等的位置,付出者一方不断加码的道德压力,会让关系越来越失衡,给双方都带来折磨。
著名婚姻治疗师戈特曼研究发现,离婚的最高预测因素,就是一方认为自己比伴侣更好。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之中,几乎所有的矛盾都会停滞在「未解决」的状态,不断引发更多的冲突。
当对伴侣的负面观点深入并长期存在时,关系会呈现出一种被负面情绪覆盖的状态(被称为NSO)。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负面情绪上。
一项研究观察了处于 NSO 的夫妻,发现他们总是无意识忽略温暖或积极的互动。而对于不好的感觉,却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来,哪怕是很轻微的。
这就像是在关系里带上一副灰色的眼镜,即使玫瑰色的眼镜就在手边。如果不能及时察觉,会对关系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甚至走向破裂。
▷ 图片来源:pexels
而付出者看似是占据高位的一方,其实他们也很难熬。
献身感会让付出的一方对伴侣产生过高的期待,当这种期待无法满足时,他们会对关系和自身都有更多负面的感受。
另一方面,付出的一方几乎总是更想要改变另一方,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们通常也都是这段关系中更痛苦的那一方(Klinetob & Smith, 1996)。
因为他们更无助,也更容易失望。
▷ 电影《无问西东》
03如何走出「献身感」的陷阱?
付出的一方本质上还是在意伴侣的(不然也不会付出和忍受那么多),但掉入「献身感」的陷阱,却让曾经出于爱的举动,变成了伤害关系的利器,和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
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困扰,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建议:
1.最主要的是调整对付出行为的看法:关系优先,而不是将双方放在对立面
掉入「献身感」的陷阱是让双方站在了对立面,「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你欠我的」「我好你坏」。
改变看法的关键在于关系优先,要意识到曾经的付出也好、忍让也好,都是为了拥有一段好的亲密关系。
那是爱,不是债。
2.看看自己是否压抑了某些情感需求
作为关系里付出更多的一方,也许你一直压抑了自己的某些情感需求,这些无法表达的情绪会诉诸行动,变成对伴侣的攻击行为。
比如一个人曾经照顾生病的伴侣,作为看护者也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却无法对病人表达愤怒。
可以试着和对方好好沟通,关系治疗师建议用更细微的语言词汇来描述情绪感受。比如:
🙅 「我快气死了」「你真的太过分了」✅ 「因为当时压力很大我觉得很沮丧,但又顾虑……没有办法说出来。」「我愤怒是因为心里有一些恐惧」
这可能需要你本身对自己的情绪感受有更强的觉察能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求伴侣咨询的帮助。
3.表达对伴侣的欣赏与喜爱
积极心理学提倡与其和痛苦纠缠,不如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在关系里也是同理。
如果你每天有意识地为你的伴侣做一些小的、积极的事情,或者仅仅是表达对伴侣的欣赏和喜爱,就能让关系僵局出现松动,之后再去沟通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你可以回想最初伴侣吸引你的点,或者你为什么愿意付出那么多?一定有 Ta 值得的地方。
▷ 《欲望都市》
Kelly Dawson,Contempt in Relationships Is Definitely Real—Here’s Why,The Gottman Institu,2021
Ken Fremont-Smith, MAC, LMHC,‘Courtroom Brain’: Is Your Partner on Trial? The Gottman Institute
Klinetob, N. A., & Smith, D. A. (1996). Demand-withdraw communication in marital interaction: Tests of interspousal contingency and gender role hypothes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945-957.
Dr. Kathy McMahon,Negative Sentiment Override: Why it all feels so Hopeles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