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在加沙地区稍微稳定后,以色列就调转了枪口,瞄准了北部的真主党。在过去的几个月内,以色列军方对真主党实施斩首行动,更是在此前不久发动了地面进攻行动,摆出全面消灭真主党的姿态。然而,这只是以色列制造出的假象,因为它内部的情况也不怎么乐观。
以军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有机构爆料指出,一年多的战争,让以色列军队疲惫不已,尤其是其中的预备役军人,更是已经“不堪重负”。部分预备役军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称,自己已经精疲力竭,甚至无法正常生活。不难看出,以色列预备役已经开始力竭。
而这还只是战争影响的一小部分,要知道,长期的战争环境让以色列全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恐惧之中。尤其是对于居住在前线附近的居民,持续的警报声与火箭弹袭击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导致心理疾病频发,包括但不限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焦虑症。这对整个社会的心理韧性提出了巨大挑战,儿童、老年人及低收入家庭尤为脆弱。
以色列
而且,战争加剧了以色列不同社群间的矛盾与分歧,特别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种族主义与排外情绪有所抬头。与此同时,在共同的敌人面前,许多以色列公民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团结意识,增强了社区内的互助与支持行为,但这并未彻底弥合底层的裂缝。
商业活动受阻,旅游、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经济损失巨大。持续的军事行动与高度戒备状态导致外国投资者信心减弱,资本流出加剧,股市波动,就业率下滑,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低技能工人深受影响。
以战机
同时,以政府财政压力也会加大。高昂的军费开支与重建需求迅速膨胀,国防预算占比飙升,挤压了教育、卫生、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债务水平提高,财政赤字扩大,给未来经济增长带来隐忧。
还有,战争背景下,以色列面临着复杂的内安挑战,包括恐怖袭击、网络攻击与情报渗透增多。以色列安全部门需分兵多路,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还得防备外部威胁,人力物力消耗极大。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与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的边界也因战争而变得更加不稳定。
抗议活动
尽管以色列得到了美国及其他西方盟友的支持,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却因长期战争而受损。联合国等场合中,对其谴责之声渐起,部分地区出现民间抵制以色列商品与文化的趋势,影响软实力。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处境复杂,一些阿拉伯国家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对巴勒斯坦给予同情,这让以色列在与这些国家的互动中需格外小心,以免疏远潜在的合作伙伴。
内塔尼亚胡
即便是这样,以色列也不会休战。因为坚持战争,对内塔尼亚胡有不少好处。战争期间,内塔尼亚胡常常被视为国家的守护者,抵御外部威胁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可以借此机会宣扬强硬的立场,增强自身在右翼选民中的吸引力,巩固基本盘。特别是在选举周期中,民族主义情绪往往有利于现任领导人获取选票。
而且,内塔尼亚胡可利用持续的冲突作为证明自己必要性的证据,向公众表明只有他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这成为了他在竞选时的重要筹码,有助于赢得那些担心国家安全的中间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