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海有卖小鲍鱼干的,老板夸用它炖汤,鲜得冒泡,卖一百多一斤。定睛一看,这“鲍鱼”背上八个坑,像个搓衣板似的。
这是啥玩意儿呢?
原来这是一种软体动物,长得又像三叶虫,又像鲍鱼的,然而它们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而它的本名,又以另一八竿子打不着的动物为词根,这就是石鳖。
体型不大又行事低调,所以虽然它们在海边非常常见,但却很容易被我们忽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类古怪的动物吧!
铠甲在身,情绪稳定
石鳖可不是鳖不住了跑到石头上安家,它是一类软体动物,只是长得和趴在石头上的王八有些类似。分类学上,石鳖是指软体动物门下的一个纲——多板纲的生物,顾名思义,有好多块板子,这就是石鳖最重要的特征。
A-H; I-M; N-O分别是三种石鳖
图源:zookeys.pensoft
石鳖一般只有瓶盖大小,有些石鳖也能长到巴掌大,但这毕竟是少数。而最大的石鳖是斯氏隐板石鳖,体长可达47厘米。
斯氏隐板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
视频来源:YouTube
石鳖的板,正式叫法是“背板”。石鳖虽然有壳,但它的壳并不像普通的螺贝那样浑然一体,而是由背板相连而成。大部分石鳖都有八块背板,这些背板整齐地排列在石鳖背上,板与板间有韧带相连,所以石鳖的贝壳是可以弯曲的!
因为背板可以弯曲,石鳖可以近乎完美地贴合礁石表面。图源:calphotos.berkeley.edu
石鳖的背板周围围绕着一圈角质化的环带,环带上常有颗粒、鳞片、刚毛或棘刺。石鳖生活在海水里,感官和运动能力都不发达,但腹部的足却吸力强劲。
它们平时牢牢吸附在岩石上,用坚硬的贝壳抵御天敌,如果实在不幸被抠下来了,它们就会像刺猬一样把身体卷起来,用贝壳把柔软的腹部保护起来。这时,环带上的刚毛或棘刺就起到了防御的效果,把石鳖变成一只“刺猬”。
毛肤石鳖属的Acanthochitona crinita,环带上有许多棘刺。图源:aphotomarine.com
但也不是所有石鳖都以背板示人,比如前文提到的斯氏隐板石鳖。它的背板就已经退化,埋于皮下,看起来如同一只肥硕的肉虫子,再加上长达47厘米的惊人体型,更像大肉虫子了!
斯氏隐板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看起来没有个石鳖样儿。图源:mendonomasightings
斯氏隐板石鳖的背板已经退化,埋于体内。这也是它们名为“隐板”的原因。
铁齿铜牙小石鳖
说到石鳖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牙齿,石鳖主要的进食器官是“齿舌”,可以理解为软体动物版本的牙齿,其他软体动物也有齿舌,不过石鳖的齿舌比较特殊。它们的一部分牙齿由磁铁矿构成,因此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黑色,还有其他的一些铁矿化合物存在于特定种类的石鳖齿舌中,这些物质的加持让石鳖有了一口真正的“铁齿铜牙”。
石鳖的牙齿是已知硬度最高的生物矿化物质,这些矿化有效减缓了牙齿的磨损,使得石鳖可以在礁石上当一个无情的铲藻机器,而吃,几乎就是它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这是盖氏海胆石鳖(Acanthopleura gaimardi)的齿舌CT照,这些牙齿就像处于一个流水线上一样,随着从右到左的移动而逐渐加强矿化。
海滨住户,赶海常客
石鳖长得古怪,但它们其实很常见,赶海的人们就经常要与石鳖碰面。我国常见的石鳖有红条毛肤石鳖、日本花棘石鳖等,它们通常栖息在海边的岩石上,退潮后在礁石间的潮池里就很容易看到它们。有不少石鳖其实有自己固定的“家”,出门吃饭兜兜转转一圈又回到原地。
这是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我国北方海域最常见的石鳖之一。图源:idata.over-blog.com
不过只要石鳖觉察到危险马上就会死死吸住岩石,用蛮力去拽很可能把这求生欲马满满的小家伙拽死,因此只要偷袭失败,就很难把石鳖从石头上完完整整地取下来了。
在平整的石头上,我们也可以用刀把石鳖铲下来,但大部分石鳖所处的位置不好用刀操作。所以,赶海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与石鳖较劲,如果一次弄不下来,就放它们一马吧~
石鳖主要是浅水生物,深水石鳖有但不多。这些深水石鳖有的能栖息在特别深的地儿,甚至有极个别的栖息于深度6000米以上的超深渊带,在这极个别的超深渊石鳖中,最深的当属鳞侧石鳖属的Leptochiton vitjazae,它生活在6920-7657米深处,已经逼近了动物的生存极限。
Leptochiton vitjazae
毕竟阳光在1000米深处就已经损耗殆尽,这些石鳖所生存的环境是彻彻底底的暗无天日,不会有任何藻类存在,但不要紧,生命自有出路。Leptochiton vitjazae以沉入海底的落木为食,这些来自陆地的资源,兜兜转转为海洋最深处的动物提供了难得的食物。
活的鳞侧石鳖长这样
图源:calphotos.berkeley.ed
真假鲍鱼,孰能辨别?
石鳖长得像鲍鱼,有些不良商贩也觉得它像鲍鱼。鲍鱼挺贵,也不像石鳖这样海边到处都是,那么…懂的都懂~我们的石鳖同学,就这样成了冒充鲍鱼的“李鬼”。(吃过的都来说说它啥味儿)
鲍鱼:确实和我有几分神似
当然,石鳖是可以吃的,全球许多地区都有食用石鳖的习惯,在我国正经卖它的也不少,但因为这种以次充好的行径,石鳖有了“假鲍鱼”之称。冒充鲍鱼的石鳖一般会被去掉贝壳,即使是这样其实也很好认——摘掉背板之后,石鳖的背部会留下一格一格的空间,看起来就像搓衣板一样,而鲍鱼肉并没有这样的格子。
最后再讲一个石鳖的小伙伴儿!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地质时期里,石鳖是和三叶虫共存的!石鳖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物,它们和三叶虫一样在寒武纪出现,这两类长得还有点像的动物一起在海中并肩生存了2.5亿年之久,但二者却命运迥异。
三叶虫:我咋的就成了化石
奥陶纪后,三叶虫江河日下、渐趋衰落,而石鳖则历经几次适应辐射,并在石炭纪时诞生了现代石鳖的祖先。到二叠纪末,三叶虫灭绝了,但石鳖却一直存续至今,它们迈入中生代的大门,并一路走入新生代。时至今日,石鳖仍活跃在全世界的海洋之中。
撰文 | 达达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