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本文插图来源电视剧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康熙王朝》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央视卫视多年反复播放,收视率仍居高不下。不愧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好剧。
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一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在位六十一年,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之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千古一帝。
清初,满人虽然打下天下,但内忧外患,时局不稳,百废待兴。内有四辅政大臣勾心斗角,民间有反清复明的朱三太子,外有吴三桂等雄踞一方,边境异族虎视眈眈。一个八岁的娃娃能百忍成金,脱胎换骨,扭转乾坤,开创伟业,实属不易。
孝庄太后一生坎坷、磨难无数,本来培养儿子顺治就不易,忍辱负重,终于熬出来了。他却不爱江山爱美人。又得重新培养孙儿。不管时局变幻险恶,孝庄太后都能驾驭。等待孙儿长大成器。小玄烨调皮贪玩。一般的老师教不了。老师要选好,魏承谟乃当世大儒,因材施教。小康熙起三更睡午夜,勤学苦读。文治武功,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虽是满人,学的却是中华正统帝王绝学。十六岁与天下举子同考,摘得探花,可见其学问见识。帝师伍次友纵论天下,及时点拨,出类拔萃。满朝文武,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孝庄太后时时指点、教诲,耳濡目染。智擒鳌拜,朝局稳定。少年老成,头发都白了。
剧里有一段故事:康熙平台湾不顺,收服鬼才姚启圣。姚启圣是什么人?那是饱学之士,大清官职做个遍,从一品巡抚,到九品看马官都干过。人家当官是越当越大,他是越当越小,也是个奇人。看不惯官场,愤世嫉俗,明哲保身,又不犯大错,拿他没办法。气得顺治帝下旨:永不叙用。
举荐姚启圣的是周培公。平三藩时周培公书生拜大将,临危受命,立下不世之功,深得康熙信任。临终举荐姚启圣,那肯定错不了,就是脾气臭点。康熙对症下药,把姚启圣折磨够呛。回京城时康熙说明日养心殿经筵日讲,不论儒学、道学、理学、禅学,还是孔孟老庄,易经杂家,姚老师随便点题,两人辩论一番。姚启圣说:“罪臣不敢,看龙辇上的书就知道皇上所学早已学贯古今,不让当代任何宗师。”此时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服口服。这一比较可知,康熙不仅学识渊博,且手不释卷。天分加勤奋,不当皇帝也可以做个汉学家。康熙力排众议,决心启用姚启圣。把先帝圣旨都烧了。足见康熙胸襟,以王道治理天下,早已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不受羁绊。姚启圣也不负厚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台成功。
这里我们不论二月河老师的《康熙王朝》历史真实性多少,剧本写得的确精彩。演员塑造人物逼真,难得的好剧!经典百看不厌。
纵观古今,一个人能有大成就,不是偶然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胸怀大志,豪情万丈。除了先天条件,个人修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行百里路,破万卷书,加上高人指点。行百里路是实践经验,见多识广;破万卷书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胸有成竹;高人指点,是名师出高徒,跟绝世高手学与跟街头卖艺的学能一样吗?康熙大帝三样占全,加上天资聪颖、勤勉勤政,才能成就辉煌!
欢迎大家评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