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民国特工乌梅遗密钥64年,孙女解密泪崩!

  上世纪30年代,西安是抗日战争的大战场,天天都有军事行动和秘密任务在搞。

民国特工乌梅遗密钥64年,孙女解密泪崩!  冯秀英一家祖祖辈辈都扎根在这,她外公见过大风大浪,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年轻时的经历,够说上一辈子的。

  冯秀英听说,自己的外公曾跟军队打过交道,说不定还摸过枪杆子呢。

  那时候的农民,苦啊!鬼子一来,吓得人心惶惶,还得给鬼子当牛做马,交粮交税。可冯秀英一直认为,自己的外公外婆,硬气得很,一定没让鬼子欺负过。

  一晃眼,就到了2003年。那时候,中国正奔着现代化使劲,西安机场也赶上扩建的热闹,周边的地皮都被征走了,连冯秀英外公的坟地都没落下。

  迁坟那天,冯秀英和家里人一块挖坟的时候,居然在坟角落里翻出了几颗生锈的信号弹!这可把大伙儿给惊着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信号弹这东西,它从19世纪末就开始在战场上用了,主要是用来传信或者指目标的。

  那可是军队里用的玩意,咋就跑到坟里去了呢?

  村里人都围上来看热闹,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时候,村支书来了,他是个退伍的老兵,一看这信号弹,眼睛就亮了,说是真的,没错了。

  冯秀英问了问家里的长辈,他们都说外公年轻时赶上过乱世,和这些东西沾过边,也实属正常。

  她又查了查资料,一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安,那不就是抗日战争的时候嘛!

  不过,她没想到,这信号弹背后,还有让人不知道的大秘密。

  冯秀英打小就爱听母亲讲起那些陈年旧事。那会儿,母亲总会提到自己的外婆,说她就像个旧上海电影里的摩登女子。

  20世纪初,中国已经翻天覆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在改头换面。

  外婆那个年代的摩登女子,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走在街上,风光无限。

  当时的报纸,比如《申报》,三天两头地报道时尚潮流,女人们怎么穿衣打扮,都成了热门话题。

  外婆就是这样一个爱美的人,她的时尚品味,让母亲满心向往,这辈子都忘不掉。

  但其实,外婆在母亲记忆中的形象,总是模模糊糊的,怎么也看不清。

  这也很正常,心理学上说,时间一长,记忆就容易变得模糊,尤其是小时候的事儿。外婆究竟何时离开了母亲的生活,母亲自己也说不清楚。

  想来,那个年代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饥荒,哪一样不是让人心惊胆战的?外婆的消失,或许就和这些有关。

  外婆走后,母亲和外公就相依为命。

  他们走过了不少风风雨雨,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一起顶着烈日,走到最偏远的地方去种庄稼。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自给自足,种地就是头等大事。

  后来,外公也开始频繁外出,有时候半个月都不见人影。因为交通不方便,他出个远门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外公每次回来,都累得不行。母亲年纪小,外公不在家的时候,就只好托付给邻家的阿嫂照顾。

  邻里自然是热情相助,可是母亲并未因此而得到好命。

  毕竟,从1912年到1949年,咱们国家特别不太平。打仗的、闹革命的、天灾人祸的,一天到晚就没个消停,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很多庄稼颗粒无收,人民穷得叮当响。

  冯秀英母亲小时候,没了爹娘照顾,过的就只能是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可奇怪的是,冯秀英的母亲吃不饱饭,而外婆,却总是打扮得挺时髦。你说这难道不蹊跷吗?

  再说,冯秀英的外公,为啥老扔下妻子往外跑呢?冯秀英时常想:外公难道是为了挣口饭吃,不得不跑到外地去打工?

  不过,他这一走,家里就剩下孤儿寡母的,日子咋过?

  有天,冯秀英突然看见堂屋里那张老旧的木制写字桌,上世纪的农村啊,家里能有个写字桌就不错了。

  她立马丢下碗筷,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窗边。写字桌就放在窗边,以便于借着那点自然光,看书写字。

  冯秀英用钥匙打开抽屉,抽屉里藏着一个旧笔记本,封皮都磨得斑驳了。

  这笔记本,是冯秀英的外公留下来的,也是她母亲生前最宝贝的东西。

  “可这本子里到底记了啥呢?为啥我妈那么宝贝它?”

  冯秀英急忙用一块洗得发白的围裙擦了擦手上的水珠。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这笔记本啊,是她外祖父民国时用的,封面上刻着“岁月留痕”四个大字,看着就让人觉得压抑。

  冯家啊,世世代代都是种田读书的老实人,家里的老一辈人,一得空就拿笔在纸上记这记那的,曾经艰难的日子,都被一笔一划地写进了这泛黄的笔记本。

  笔记本里头夹着几张黑白的旧照片,照片上的母亲笑的很甜,背景是熟悉的江南景色,简单又美好。

  照片后面,是一些外公亲手抄的诗歌,都是从《唐诗三百首》里挑出来的,字写得苍劲有力。

  “外公真有学问!”冯秀英看到这页,在心里点了个赞。

  再往后翻,冯秀英看到了一些密密麻麻的特殊符号,心里觉得很奇怪。

  直到几天后,她20岁的女儿玉菇回到了家,她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玉菇啊,从小就跟着剧团学艺,京剧唱得好,对音律也有着敏锐的耳朵。玉菇一看到那些符号,就认了出来,原来这是个乐谱。

  冯秀英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些符号是冯家先辈留下来的“减字谱”,专门用来记录古琴曲的。

  玉菇在剧团里经常听老一辈的艺术家传授古曲,所以对这些并不陌生。

  她哼了几句,很是悠扬动听,让冯秀英心里头直痒痒。

  玉菇回团里的时候,还在哼着这首歌。可是,团长听到后居然严厉地批评了她,说这首歌是禁曲。

  原来啊,这首歌在战乱时期被用来宣传反动思想,所以被列为禁曲。

  那时候,会唱这首歌的人,基本上都是做过坏事的。玉菇一想到这些,心里头就不安起来,赶紧回家告诉了冯秀英。

  冯秀英知道后,也跟着紧张起来,浑身都有些颤抖。

  “我们家怎么会收录禁曲呢?不行,我得好好再看看!”

  于是,冯秀英又回去翻腾母亲的旧物。很快,她又在那本日记本最后几页,翻出了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

  她一层一层地揭开油纸,里面露出了一张泛黄的报纸,上面的日期是1937年11月28日,是西安当地的《西安日报》。
民国特工乌梅遗密钥64年,孙女解密泪崩!
  报纸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已经不太清楚,冯秀英只好戴上老花镜,眯缝着眼,一点一点地辨认。

  当她终于看清楚报纸上的内容时,整个人直接傻愣在原地——她看到了“女特务乌梅”、“西安轰炸”这样的字眼!

  冯秀英的思绪一下子被拽回到1937年。那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处都是打仗的声音,哀嚎遍野。

  西安这座古城,也没能幸免于难。虽然国共合作了,但作用有限。

  11月的时候,日军开始对西安进行轰炸,目标都是军事设施、政府机关这些重要的地方。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那些潜伏在中国的特务们搞的鬼。他们一直隐藏在暗处,随时准备给旧中国致命一击。

  冯秀英的外婆,就是那个代号“乌梅”的女特务。

  她原本是个留学日本的女学生,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为一念之差,被日军特务机构拉下了水,成了一名女间谍。

  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学识,潜入中国内部,为日军提供情报。

  乌梅把西安的军事布防、重要机构的位置这些机密,都悄悄地告诉了日军。于是,日军的轰炸机就长了眼睛,对西安进行了精准的打击。

  一时间,西安城里火光冲天,到处都是哭喊声、爆炸声,无数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

  但是,坏事终究会败露。

  乌梅的间谍活动,被中国军事情报部门发现了,她很快就被抓了起来。在游街示众的那天,乌梅被绑在囚车上,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人们围着她指指点点,骂她是卖国贼、民族败类。

  有的人说,她长得这么漂亮,怎么就做了特务;有的人说她留学回来,却被日本人利用了,真是可惜;还有人说她害死了那么多人,就应该被枪毙。

  冯秀英看着报纸上的外婆,心里五味杂陈。她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外婆是因为被日军威胁了,还是因为被金钱诱惑了?不过,外公是不是知道外婆的真实身份?如果知道的话,为什么没有阻止她呢?”

  冯秀拿着那张报纸,坐在那里发呆,心如刀割。

  不过,很快,她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毕竟外公外婆都去世那么久了,冯秀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没多久后,冯秀英外公迁坟的事儿就提上了日程。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不管怎样,迁坟得讲究个风水,也得对得起祖宗。

  冯秀英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既盼着能顺利,又怕惊扰到外公的安宁。

  可谁能料到,冯秀英为迁坟挖掘时,竟发现外公的坟里头,不光有黄土白骨,还有个锈迹斑斑的铁匣子,旁边还扔着一把看不出原样的旧雨伞。

  冯秀英忐忑不安,就像她小时候偷摘邻居家的桃子那样,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铁匣子。

  你猜怎么着?里头竟然藏着一张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报纸,还是西安日报呢,跟日记本里夹的那张一模一样!

  冯秀英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她赶紧把日记本找出来,一边翻着那泛黄的纸页,一边让女儿按照简谱唱起歌来。

  唱完了歌,冯秀英又跟侦探似的,拿着日记本跟西安轰炸的时间线比对。

  这一比对可不得了,她发现那些乐谱记录的时间,竟然跟轰炸的时间点惊人地重合。就像是命运在暗中牵了根线,把过去和现在紧紧绑在了一起。

  冯秀英母女俩对视了一眼,开始怀疑,外公外婆的身份恐怕不简单,说不定还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

  母女俩经过了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最后,她们还是决定,把这本记着特殊音符的密码本交给相关部门。

  毕竟,这事儿太大了,她们自己可吃不下。

  相关部门的人接到这茬,也是一脸懵。不过,他们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调查小组,开始仔细探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一个被隐藏了64年的绝望真相,逐渐露出了真面目。

  64年前,对西安城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来说,就是个大噩梦。那段长达七年的轰炸岁月,大家伙都是从地狱里走过来的。

  想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安作为前线和后方的重要交汇点,又是军用物资的大仓库,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日军眼里的钉子,隔三差五地就来轰炸一番。

  从1937年11月开始,整整七年的时间里,日军就像发了疯一样,对西安进行了145次的轰炸。

  我们不难想象,那会儿的西安城,整天都是飞机轰鸣、炸弹爆炸的声音,人们吓得东躲西藏,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炸得粉身碎骨。

  无辜的老百姓在战火中失去了生命,古老的房屋被炸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没多久,日军就盯上了西安,11月13日那天,他们首次轰炸西安,投下了好多炸弹,炸得满城都是哭喊声。

  到了1938年,日军的轰炸更加频繁了,一年就炸了23次,平均每个月都要来那么一两次,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1939年,是日本飞机轰炸西安最疯狂的一年。

  那些丧心病狂的敌机,不仅盯着军事要地不放,还丧心病狂地轰炸人口密集的城区,把咱西安城搅得鸡犬不宁。

  3月7日午后,14架日本战斗机呼啸着扑向西安城区上空,投下一百多枚炸弹,把西安城炸得千疮百孔。

  其中,3枚炸弹还击中了五岳庙门附近的天水行营机关所在的防空洞。

  那个行营啊,可是督导作战的指挥机构,北方的军事大脑,地位相当于南方的桂林行营。

  结果呢,这次轰炸把防空洞的出入口和通气孔都给堵死了,64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活活闷死了,还有43人受了伤。

  遇难人员里头,还有中将、少将副参谋长、少将参谋处长这些高军阶的将领。

  行营主任程潜上将也被埋在里面休克了,好在后来经过全力抢救,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次轰炸,把西安军政机关都给炸毁了,1000多座房屋成了废墟,600多老百姓死伤。

  这可是西安遭遇日军轰炸以来,损失最严重、死难者军阶最高的一次。

  7天后,那些可恶的日机又来了,35架敌机一起轰炸西安,投下了70多枚炸弹。

  半个月后,西京工商日报社也遭到了袭击,钟楼、易俗社剧院这些西安人的心头好,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又有十多个人死伤了。

  5月24日那天,更是惨不忍睹,日机把西安西大街桥梓口防空洞的洞口给炸塌了,造成洞里1000多平民因缺氧窒息死亡的大型人间悲剧。

  这可是日军轰炸以来,西安规模最大的一次惨案啊。

  据《西安市志》记载,从1937年到1944年这7年里,日军出动了1232架次飞机,对西安进行了147次空袭,投下了3657枚炸弹。

  结果呢,咱们西安有近3500人伤亡,7000多间房屋被炸毁。

  几千个家庭啊,就这样妻离子散,无家可归。那些日子,真是让人想想都心痛啊。

  而这一切的悲剧,都与冯秀英家有着莫大的关系!

  1937年,鬼子全面侵华,为了不让中国军队得到物资,他们到处搜集情报,想方设法破坏咱的工厂。

  西安这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就成了鬼子眼里的香饽饽。他们派了好多特务进来,专门找咱的物资存放点。

  那时候,西安城里老出现怪事儿,白天有人打红伞,晚上天上还有信号弹,这些都是给鬼子指路的。

  没多久,咱就抓住了个女特务,也就是冯秀英的外婆。她自称“乌梅”,是鬼子派来的。可问她啥都不说,倔得很。

  后来才知道,这个“乌梅”,以前还去过日本留学,结果被鬼子给忽悠了,成了他们的眼线,潜伏在西安。

  她给鬼子提供了不少情报,害得咱抗日物资老是被抢,可恶至极。

  1938年,这个“乌梅”因为坏事干多了,被咱给处决了。

  没想到,第二年鬼子又用上了新招数,发电报用上了改造后的密码,咱的物资存放点又遭殃了。

  中方情报部门的人日夜破解密码,可就是解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

  鬼子那边的新特务太狡猾,从来不露面,只在晚上发电报。咱想抓他,跟大海捞针似的。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咱都没能抓住这个新特务,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个新特务其实是“乌梅”的丈夫,也就是冯秀英的祖父。他继承了“乌梅”的衣钵,继续给鬼子当眼线。

  谁能想到,这场间谍案,竟然被“乌梅”的亲外孙女给破获了。她无意间发现了家族的秘密,这才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

  冯秀英这辈子,没想到会摊上这么一档子事儿。64年了,那层遮羞布终于被一把扯了下来,露出来的,是让人心里发堵的真相。

  冯秀英她外公外婆,他们做的那些事儿,卖国求荣,为了点蝇头小利,就把自己祖宗的脸面都给丢光了。

  冯秀英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她想哭,想大声地哭,哭出心里的憋屈和愤怒,可眼泪流干了,心里的痛还是一丝不减。

  她想着,西安城那场7年的轰炸,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心,她没法去弥补,也没法去安慰那些因为外公外婆的罪行而失去亲人的家庭。

  那些无辜的人们,他们招谁惹谁了?凭什么要承受这样的苦难?

  而“乌梅”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就像是笑话。

  她当年要是知道,给日本人做事会害得自己后代也跟着遭殃,她会不会后悔?

  冯秀英不得而知,但她知道的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已经成了民族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冯秀英不想每天都活在愧疚里,于是她鼓起勇气,到当地政府把这事给说了。政府的人也是好样的,为了保护她,用了化名来公布这事。

  可冯秀英祖父母的影响,哪是那么容易就消除的?冯秀英的女儿玉菇,就因为他俩的事情被曝光而受到了牵连。

  本来,玉菇有着一段好好的恋情,就因为男朋友知道了这事,说散就散了。

  玉菇那孩子,心地善良,喜欢唱歌,她哪儿做错了?凭什么要承受这样的打击?

  冯秀英没办法,她只能和玉菇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赎罪,去做善事,去温暖那些受伤的心灵,去弥补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

  西安的城墙和钟楼还在那里立着,冯秀英和玉菇知道,历史不能遗忘,警钟需要长鸣。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她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