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了。
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而到了清明时节,最合适踏青郊游,赏花插柳、祭奠先贤、敬终思远,形成了“祭祀天地各方神灵,祈求万物生长顺遂”的习俗。
为什么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是怎样的?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是: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现在二者已经在习俗上合二为一了。
《荆楚岁时记》所记的南北朝时代的“清明”是节气,还不是节日,跨入了唐代,随着清明节的影响增大,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趋向融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节日基本互不干扰,只是偶尔有一些习俗相似,后来就有了“清明节”,寒食节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父母是每个人的根本,孝道是万善的起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再往前追溯我们的根本是列祖列宗,清明节扫墓祭奠祖先,已经在中华民族中,风行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风俗习惯,是历代先辈传承历史文化,敬仰祖先恩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模式。
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时候,家里老人总是叮嘱,祭祀的时候供品应有“三牲五果”,这是必不可少的,减少了“三牲五果”,也就是减掉了祭祀的重头戏,在老祖宗看来就不叫祭拜祖先了,这种祭祀也不在叫做祭祀了。
三牲,有大三牲、小三牲之说。古代帝王祭祀或者大型祭祀都是用猪、牛、羊;也就是所谓的大三牲。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用的是小小三牲,小三牲指鸡、鸭、鱼,亦或是猪、鱼、鸡这三样,闽南地区这边是公鸡和猪肉少不了,鱼、鸡可以任选一个。
除了三牲之外,还有“五果”,“五果”指的是五种水果,水果也是少不了的,水果一般选五种,这五种要有吉祥寓意,比如用菠萝、柑橘、柚子、甘蔗、苹果等,比如柚子,保佑平安;苹果:平安顺利;菠萝:谐音“旺来”等,分别代表旺、甘、来、早、平安,“五果”也象征着金、木、水、火、土,比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之,清明时节,怀念已逝的祖先、敬终思远,要用最好的东西来祭祀,古人对于宗庙祭祀这样的事情是极其庄重的,而且祭祖的祭品一定要是单数,这些活动是古人精神生活中的大事情,所谓的祭祀礼仪,就是教人们谨慎地面对生死,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