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军工产业非常艰难的时代。一方面,原本在60年代还能获得的少量支援彻底断绝,国内再也无法从其他国家得到先进装备作为参考。另一方面,这又恰巧是新式装备爆发时期,原本还有模有样的国产军事工业,很快被其他国家甩在身后。直到80年代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一切才勉强回到正轨。但很有趣的是,在国内70年代使用的多款主力装备里,不乏一直服役至今,甚至还在继续书写新故事的传奇型号。
▲几年前集中退役的051型驱逐舰
海军051型驱逐舰、053型护卫舰;陆军59式坦克、红箭-73反坦克导弹;空军歼-7战斗机、红旗-2防空导弹,这六者是当时三大军种的核心装备,合称六大件。其中051和053比较特殊,这两款军舰造价比较高,技术也相对复杂,但确确实实是国内独立设计的型号,并没有直接参考对象。而后4款虽然应用领域不同,但全部都是仿制苏联装备,时间最早的59,在50年代末期就出现国内组装生产型号,但真正有决定性意义的59-1型,到70年代末才问世。红旗-2和歼-7时间稍晚,60年代末开始生产,不过一开始产量不大,真正量产也还是在70年代。而红箭-73的发展时间最晚,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小批量交付。
▲巴基斯坦海军前往日本的053型护卫舰
80年代这些装备都经过进一步改进解决了诸多问题,成为这一时期海陆空真正的核心装备。恍惚间进入新世纪后,彼此又有不同遭遇,但总体来说差距不大,其中歼-7无疑是表现最优秀的。这款仿制米格-21的二代战机,开创了诸多历史,至今依然是中航工业出口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机型。如果再算上拥有“歼-7后续发展”标签的“枭龙”和高教-9系列,那么歼-7家族至少还要再活跃20年。当然,现在国内空军依然有上百架歼-7继续服役,这批在新世纪生产的歼-7G,经过反复改进将潜力挖掘殆尽,甚至具备有限的超视距空战能力,真可谓是“最强米格-21在中国”。
▲歼-7的终极改进型号也快要退役了
59的名气丝毫不比歼-7逊色,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年有关“5对负重轮”的诸多调侃。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式各样的59确实一度成为国内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其改进型号之多、思路之广属实惊人。如今国内已经没有之前海量59的身影,但这项传统依然在海外继续发扬光大——著名的VT-3坦克,其实就是各种魔改外贸型59统称,在亚洲、非洲相当活跃。什么外挂反应装甲那都是小儿科,59底盘加上96A炮塔那才叫销魂。国内倒是很久没有出现59的身影,就算有也是发挥最后余热——作为反坦克火力的标靶,不过从逻辑上来说,陆军应该没有把全部59退役,最起码经过反复改进后,拥有二代坦克末期水平的那批还有使用价值。
▲这已经算是比较保守的改进型号了
053和红旗-2可以放在一起,这两者虽然没有什么交集,但相似点很多:两者都曾对外出口,也一直作为各自领域的中坚长期服役,甚至都坚持到现在。论名气,两者都不如59和歼-7,但也不至于被忽视。80年代初期,埃及放弃武力对抗以色列,随即与苏联决裂,为了填补苏联武器失效的空白,从中国进口了不少装备,其中就包括053和红旗-2(其实还有歼-7和033潜艇)。良好的开局奠定了美好未来,之后053又被泰国和巴基斯坦看中,整体出口成绩在国产军舰里属于中上。而红旗-2就更加惊人了,一路衍生的红旗-12、红旗-22都有出口记录,2022年运-20A运输红旗-22到塞尔维亚,更是震动全球,也让红旗-22分得了部分荣耀。现在053和红旗-2都有后期型号在国内服役,但053应该没有后者服役周期长。
▲塞尔维亚装备的红旗-22
051和红箭-73的名气并不接近,但这两者的出口记录都很微薄,其中前者是一艘都没卖(或者说卖不出去),而后者其实有不少小批量出口记录,只不过买家往往名声不大、订单额又很低,所以不为外界所知。此外,051还是这六者当中,唯一被认为全部批次退役的型号,尽管海军现在还有1艘051B和2艘051C在服役。这是因为,051B、051C与之前的051系列截然不同,技术相关性很低。而红箭-73的生命力甚至比59还要顽强,在陆军现役部队中,至今仍然有大量没有改编号,外形特征也没有本质变化的红箭-73服役,尽管其已经算得上是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末期型号,性能其实没有那么差。
▲红箭-73至今还在活跃
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国内不得不大量生产技术成熟但并不先进的装备满足国防需求,长期生产带来的成熟制造体系,大幅降低了装备造价,这是日后这些装备一直服役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相对不错的技术潜力,也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最终延绵数十年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国产军工体系已不复当年窘迫,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国产装备,预计那些最顶尖型号,又将书写新的传奇。
参考资料: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56584468774421006/?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