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我们来到南京,女儿说:“去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到的火车站看看吧!”女儿话音一落,我眼前立即浮现出朱自清父亲爬月台买橘的背影,那笨拙、努力攀爬的样子凝聚着满满的父爱。他们父子间的深情成为一代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出行的那天,天气阴沉,细雨蒙蒙,为当年朱自清父亲送别的场景笼罩上一层凄凉。老车站尽是青砖灰瓦建筑,尽显老旧时光的颜色,但近百年的岁月恍然如今,朱自清及其父似乎还逗留在火车站上,依稀看到朱自清站在那里看护着行李,其父正步履蹒跚,忙着去买票、买橘……
我们当年上学,清早父亲推着载满行李的自行车,一步步地赶到乡里的汽车站为我们送行。我们就读的是公费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工作,意味着我们吃上了国库粮。父亲心里一定洋溢着满腔的欢喜,但父亲的表情里没有笑意,也许被我们离家远去不舍的情绪所淹没。是啊,那时我们还年幼,我和三弟尚不足二十岁,对外界的世事知之甚少,作为父亲怎能不担心呢?父亲一直缄默不语,将复杂的情感都沉淀在心底。我们踏上去城里的客车,父亲一直呆呆地看着我们离去。现在想想,当时远去的客车一定带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我们在城里读书期间,大概是八八年的冬天,周末父亲骑着大金鹿自行车急匆匆赶到学校,陪着弟弟去医院看病。当天返回,一来一往,就是一百三四十里路啊!父亲完全靠着人力一轮轮地丈量,需要多么大的力气和毅力啊!父亲第二次骑车去学校,领着我们去了商店,给我们兄弟二人每人买了一件大衣,蓝色衣面,毛绒里子,穿在身上很温馨、很舒适。那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衣,成了很多同学的标配,我和弟弟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二人都知道家境贫寒,父亲干建筑活儿一天挣两三元,辛苦多少个日子才能积攒出购买两件大衣一百五六十元啊!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啊!想穿上大衣,只能是一种奢望!
父亲竟然为他的儿子阔绰了一把,而他自己风里来雨里去,依然穿着那件单薄的灰布棉衣。现在想来,应该是父亲第一次到校看到同学们穿着的大衣很体面,而他的儿子只是薄袄薄裤。父亲心酸了,盘算着必须让自己的儿子体面地生活着,不能让人轻视。
身为人父,才读懂了父亲。
我曾开车送女儿上大学,心里既高兴又不舍。那年女儿刚十八岁,一路同行,一路叮嘱。为女儿安顿好宿舍,我们即将返程回家,看着女儿送我们,我流泪了……女儿要在外独立生活,能行吗?十八年来,女儿一直在我们身边,吃穿住行都是我们照顾,而今要留在异地独自生活学习,能放心吗?女儿站在那里看着我们驱车离去,我们几次挥手让她回去,她一直固执地站在那里远望着我们。
我又一次潸然泪下……我们要回去工作,无暇留在此地陪读。女儿的心里一定汇聚着难言的不舍,小小的年纪就要承受着在外的孤独无助。
我将车停在校门外,我和爱人下了车,彼此拍照留念,泪水模糊了视线。女儿留在陌生的地方,伫立在宿舍楼前的身影似乎在送别,又像在挽留我们。她知道我们必须返程,不可能留下来。尽管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推测出她对我们离去是无奈和留恋的。
人生就是不断地攀登一个又一个的峰巅,女儿攀到大学校园这所峰顶,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应该无限地憧憬未来。眼前的离别是女儿新生活的开始,正如雏鹰要展翅飞翔,只有父母敢于放手,孩子才有搏击长空的勇气。
女儿告知,通过了南京教师招聘笔试。我很惊讶,女儿竟然瞒着我们做出自己的人生抉择。之前,我灌输报考本地学校的思想,女儿当时没有极力反驳,认为女儿是听话的孩子。
如何报名,如何去南京考试,我们一概不知。看来,女儿不想让我们操心了。当初报名,我们一旦知道,一定会陪同前去,即使不去,也是牵肠挂肚女儿旅途的安全、食宿的孬好。女儿果断地独立自行,汇报给我们一个不错的结果,不好再埋怨。
女儿踽踽独行,再次远赴南京做面试资格审核,电话告知我们:离面试仅有一周。我决定,不让女儿来回奔波,直接留在那里备考;我和爱人决定请假,为女儿送去衣物。
坐上高铁,来到南京南站。路上,我一再叮嘱,不用接,我们自己前往锦江宾馆,时间比黄金贵重,分分秒秒都是成绩。按照女儿规划的路线,走到站口,女儿已经等候在那里。顿时,我的心里很不悦,不听话,关键时刻还舍得时间!进了地铁,转来转去,换乘一站又一站,真的晕头转向了!如果女儿不接,想走出去真的很难,难于蜀道难。出了地铁口,女儿领着我们前行。女儿自己在外多么不易啊,现在俨然南京人一样引导我们一路前行。女儿初到南京一定像我们一样遇到不知去路的迷茫,自己一定走了不少弯路,而今女儿像个向导,为我们保驾护航,走着该走的正路,我的心里涌起诸多对女儿疼爱之情。
女儿报到那天,我一同前往,看着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匆匆奔波的人流,与之素不相识,心头顿时涌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又一次把女儿留在陌生地,开启她人生的事业之门。
山一程,水一程,人生路上又一程。
女儿出嫁那天,我倍感欣喜,而又不舍得离别。一口水一口饭地将女儿抚养大,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心头的花朵,满院都是女儿可爱的身影,怎么舍得让她离家而去呢?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强忍泪水,强作欢笑,为女儿送上真挚的祝福。
我们父母对待孩子,不能做放风筝的人,因为父母手里的那根线,就是一道枷锁,束缚着孩子,无法飞得又高又远。既然孩子大了,我们就该放手。她想高飞,就给她一片蓝天;她想远航,就送她一片海洋。
父母对孩子的爱即使恩重如山,也是深藏于心底,孩子未必感知,只有孩子为人父母之时,才能大彻大悟父母的心始终是长在儿女身上的。
父母都视孩子为自己的生命,怎能不时刻牵挂呢?“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徐传松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壹点号 中华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