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昊崙
导语:本来想着每年出差都比较多,又在每一个孤单的出差夜晚没有《守望先锋》的陪伴,我需要一台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来陪我度过,但现在好了,出差么得了,一台Surface Book 3却躺在了我的桌子上。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向大家显摆显摆以及侃大山似的展望一下科技的未来……敲完这行字我自己都乐了。当然,这并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拔草开箱,更多的还是我自己的一些碎碎念,请诸君轻喷。
去年看到西总的这篇《第三次变回 Surface 用户,这次我可能考虑要“留下来”了》的时候,我就对Surface这个产品系列提起了兴趣,倒不是因为看到西总撅着个腚打字特别逗(对,虽然确实挺逗的),而是他在对于在文章中对于 MacBook 以及 Surface 这两种产品的感想颇得我心,就怪西总,让我心里种了个草。
Surface Book 3 13.5 英寸版本
平时,我用来办公的是一台2014年的 MacBook Pro 。说真的,直到现在我也仍然觉得 MacBook 这东西办公用是真的好。即便都已经过去6年了,但这台笔记本的性能以及使用体验基本都没有因为寿命而缩水。无论是 Keynote 还是 Numbers 等 macOS 系统自带的软件都让我特别的满意,但唯独有一点,macOS 系统跑不了《守望先锋》。这不行,这是根本性问题,需要解决。
在家里倒还好,可是一旦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到外地出差的时候,你们是不知道我每天晚上都是怎么过的……有不少次在外地出差的时候,我都是让队员们开个直播,我就一边看他们玩一边和他们聊天。于是我就萌生了是不是需要再入一台 Windows 系统的笔记本的想法。
最后,这台 Surface Book 3 就躺在我的桌子上了。但是你猜怎么着,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出差也都砍了。算了不管怎么说,来都来了还是想给大家显摆显摆。
我手里的这台 Surface Book 3 是13.5英寸版本,配置是 i7-1065G7+32GB RAM+512GB SSD+GTX 1650 。老实说真要和一众主打游戏性能的笔记本相比,GPU 方面确实还有差距,当然人家也给我提供了性能更好的15英寸版本可以购买,但贵啊!还是看需求吧我觉得,目前看对我来说是够用了,真想痛快玩我早拿家里台式机跑了是不是。拿回家开机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她装上 Steam、Xbox、Epic、战网等一众游戏平台全家桶。西总说得多好:“效率个锤子效率,摸鱼才是真的开心”。 当然如果纯粹需求性能的话其实还是会有更多的产品适合,甚至价格更加低廉,但谁不希望自己手上的工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呢。
键盘部分的贴合程度很舒适
Surface Book 3 包装盒内的全部物品
外包装盒正面
外包装盒背面
打开包装之后直接就能看到机器
搬开机器之后是收纳保修卡和电源适配器的地方
机器被很好地用一层保护膜包裹
机器展开之后的效果
老实说13.5英寸的大小让我感觉很舒服,但是拿在手里的分量却是让你一点儿都不敢“掉以轻心”,生怕一个没拿住就摔了个脆的,当然这是现在所有电子产品的“特性”了……当我把笔记本托在手里的时候,我的体感告诉我这台机器并不轻,对平时用惯了 MacBook Pro 的我来说,我甚至觉得她可能会更沉。后来我查了一下两台机器的数据参数,果不其然,这台13.5英寸的 Surface Book 3 的重量是1.642kg,而我的那台 2014 mid 的 MacBook Pro 的重量是1.57kg。
上面:我正在使用的 2014 mid MacBook Pro 下面:新入手的 Surface Book 3 13.5 英寸
你别说,现在的电子产品的包装盒变得越来越简单,一方面是环保考虑,另一方面确实用那么多无用的外包装功能确实也浪费。机器包装内包含的物品很简单,机器、保修卡与简单说明书、电源线,这就是一切了。
磁吸式的充电接口设计确实挺方便的
电源适配器上还附带了一个USB接口,方便用户在使用单脑的时候给自己的其他设备如手机等进行充电
平时在公司,弓虎用来办公的电脑就是一台 Surface Book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代,当我让他给我展示一分为二的功能的时候我直接就惊了。记得我当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卧槽这玩意儿还能这样呢?”
看着她从舒展开到严丝合缝的机械状态,莫名其妙就产生了快感是怎么回事
但是当我自己真的拥有这么一台机器的时候,还是把玩不厌。你很难用语言去形容那种特别奇妙的感觉,总是看别人听别人说这个东西很神奇,但是当这个东西属于你的时候那种满足感。莫非这个就是专属弓虎的那种有钱人的快乐?
Surface Book 3的散热孔被安排在了屏幕的四周,上方左右的两个按键分别是开关机键和音量按键
说回机器,除了铰链式的接驳屏幕和键盘以外,最吸引我注意力的还是屏幕四周那一圈散热孔以及键盘铰链前那块你看不到的位置的散热孔。这种需要把设计和功能做平衡取舍的工业设计特别的有意思,我倒不是想刻意地去吹捧她,只是单纯的这件事儿特别的有趣。这是光看产品图或者宣传片时无法感受到的,只有当你拿到手的时候才会想到哦,原来他们是这么处理的。又比如说很多手机厂商会利用侧身线条和产品照的拍摄角度来让你觉得她“并不厚“,还有一些电子设备利用视觉误差让你以为她只有一层(实际很厚),都是特别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键盘的散热口被隐藏在了使用时用户视角所看不到的地方,别说,这个小设计还挺有意思的,但是这可能也意味着
简单说一句硬件性能吧,各种 benchmark 在10年前我已经跑得不要不要的了,跑那么多分除了自己高兴高兴没毛用,对于我而言,能60FPS满帧跑《守望先锋》(这台机器的显示器频率是 60Hz ),可以了。
这台机器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我终于可以只用一个“平板”就能趴在床上看比赛录像了。当我完成了工作,我不需要转换另外一套操作系统(比如从 Windows 到 iOS 或者安卓)上的逻辑,直接“咔哒”一声把屏幕拽走,点开战网,开启我最想复盘的一场比赛就开始看。肯定有人会问,这么贵的大宝贝儿您就用来干这个吗,对,就是,怎么着,我乐意!
是的,这就是她出现在我手中的意义
这个功能老实说现如今只有 Surface 才能做到,甚至说可能也只有 Surface Book 才能做到(因为相比较而言整个 Surface 产品线里她的配置会更高),这也是我选择这台笔记本的最根本原因。在以往,想要看一场比赛录像复盘,我需要正襟危坐在电脑桌前,但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倒着,现在不一样了。
Fits 这艾什玩得是挺花的
估计会有朋友有疑问,那么,她用起来真的像我说的那么完美吗?
其实并不是。这台机器在使用时有两种使用模式,平板模式下机器运行使用的是 CPU 的集显 Iris Plus 处理器来跑,但在连接了键盘底座之后,使用的是 GTX 1650 GPU 来跑,当然这一点在第一代产品上市时就已经被消费者所熟知了。
由于平板模式下使用的是CPU自带的核心显卡进行工作,因此游戏的帧数并不能达到稳定60FPS,绝大多数时候都是
所以,在平板模式下跑《守望先锋》游戏的时候,即便是全低特效也没有办法跑到60帧满帧(更不要提144FPS了),除此之外,因为游戏本身并不具备单独优化的问题,使得游戏在选择全屏模式之后,你没有任何按键可以单独呼出系统自带的软键盘,所以也就没办法进行任何操控,除非你把游戏设置为窗口模式,然后通过点击任务栏里的软键盘来实现操作。
当我以全屏方式运行游戏,我无法通过任何触摸操作来顺利地进行操控,因为回看系统中的许多操作是必须使用键
在《守望先锋》录像回看系统中,键盘上的F1~F12代表12个不同的选手,按下之后会自动跳转到对应选手的第一人称视角。同时,你可以通过“WASD、QE、Shift”这些按键+鼠标操控,来实现全局观看时的视角自由转动,但是由于平板模式中软键盘会以占据半个屏幕的方式呈现,再加上游戏本身对触摸控制镜头做得不够好(或许他们压根没考虑到会有人这么使用),因此导致了在回看录像时,你几乎不可能调整视角。同时,经过测试使用触摸笔的情况下也没办法正常转动视角。
当你把平板竖起,画面会自动旋转,同时我发现这可能是相对来说最舒服的手持方式了,不然实在是太大了,更难
大多时候,我只能通过窗口化模式观看比赛录像并调用软键盘来观看选手的视角。虽然这种体验本身,会对想要细细研究某名特定选手的操作细节而提供帮助,只是她并未完整地将全部体验“无缝移植”到平板模式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看一段完整的9分钟左右的比赛录像,平板模式的电池电量就从90%掉到了40%(平板和键盘分别有两块电池,Surface Book用户应该深有体会),同时因为在运行的是纯3D运算程序,因此设备拿在手里的温度稍微有一些高。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远不如操控上还需要打磨来得重要。
所以我就特别想给硬件开发团队提个小意见,难道不能像开关机或者音量键一样多加一个更高层级的软键盘物理启动按键、随时呼出软键盘来实现键盘操作?又或者利用开关键和音量键进行组合操作呼出?再或者在触摸屏上设置一个安全区,比如左上角或者右上角,长按可以呼出触摸轮盘功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比如启动软键盘、重新启动、音量、关机、网络设置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还没玩明白,如果哪位 Surface Book 3 用户知道的话请千万告诉我!
这确实不能说是完美的使用体验,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对这台机器的喜爱。
我现在也不是什么专业的硬件评测师,顶多以前干过一些主板显卡CPU三大件的硬件评测工作,很多想法和思考方式可能还淡显粗糙,但我仍然想抛砖引玉,和大家聊聊我对电子产品的看法。说得对不对的,您多担待,这些观点纯属我一家之谈,我也特别想听到朋友们不同的想法,欢迎您和我一同讨论。
对于我而言,这台机器并不单纯只是个生产力工具,她还兼具了专属于我的额外功能,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是我以往压根没有想到过的,而这正是 Surface 这个产品才能给我提供的独特体验。
你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Surface 触控笔进行游戏内截图,并调用截图和草图工具进行分析、标注、编辑,然后分享
是啊,我什么时候想过我可以趴在床上启动《守望先锋》去回看比赛啊!
在上手了好几天之后,我和别人聊起了这方面的话题。在我们看来,我们都觉得苹果的iPad +键盘在感觉上乍一看和现在的 Surface 很像,但实际上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产品思路。一个是1+1=2,在一个既有的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功能,让她更方便地实现了她原本的功能。比如你看她加个键盘来让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输入文字,但是难道她原本不能打字么?比如她加个鼠标让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选取任务目标,但是难道她原本离了鼠标就不能控制么?都不是吧。所以他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1个机器+1个输入=2种使用方式。
但归根结底 iPad 以及 MacBook 还是两条不同的产品线。
这一点在前几天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的一件小事让我体验更深,当时我们在讨论工作的时候,可爱的二七在使用她的 MacBook 连接投影仪,但因为需要用笔画图来展示给大家,而 MacBook 又不能很方便地化身为“纸笔”(触摸板那点儿空间就算了……),于是,她又拿出了她新买的 iPad Pro 连接上投影仪,然后再用触摸笔给现场的同事进行画图展示。
也就是说,这个操作,她需要用两部截然不同的设备来实现。
手动@bazzinga二七
但如果这个时候她使用的是 Surface 呢?如果是在同一个使用场景下,那么二七是不是只需要携带一个设备就可以实现所有她想要做的事,而不必背两个设备还得换来换去了。这也是为什么 Surface 给我的感觉是1=1+1。她是在原本的一个设备的基础上做拆分,拆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使得其在1个设备的基础上,兼具了1个平板以及1个笔记本的两种不同的使用形态。
文章撰写时使用的是一支 Surface 1776 触控笔,Surface用户估计对其不陌生,使用一节AAAA(9号)电池供电
包括刚才我提到的看比赛回放也是一样。也许有人会说你直接去视频网站看官方的比赛录像不就好啦,别说是笔记本,就是手机都能做到。在以往我也一直是使用设备看官方录像的形式来看比赛回看。
正是因为可以直接运行游戏程序,因此它势必要比直接观看网站视频更消耗电量,但能够随时切换选手视角是看视
但在使用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想专门去看每一个我喜欢的选手的全程第一人称视角,学习他的打法、抉择思路、走位,都无法通过别人录制好的直播比赛录像而做到。说到底,还是直接进入游戏更加方便。甚至说,我想看看他为什么会被别人一枪爆头的时候,我不光可以看他的走位是不是失误,还可以暂停游戏,切换到对手的视角重新回顾刚才的这一波团战。我在看的时候又不想傻傻地正襟危坐在电脑桌前,那么如此看来就只有 Surface Book 这个产品能满足我的需求了。
最近我在使用这台机器办公的时候,逐渐萌生了和大家聊聊对电子产品的小感悟的想法。
诶,你们说,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使用习惯啊。在多少年前,谁曾经想过,手机可以像一个小镜子一样,写写画画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除了看看视频拍拍照,甚至还成为了我们与这个时代连接彼此的工具。谁又能曾经想过我现在用一个平板就可以躺在床上玩原生的PC游戏,至少在1998年的夏天,那个穿着裤衩子,在邻居小孩家里,看着别人用联想电脑玩《仙剑奇侠传》的我是没有想到的。
我的第一台电脑是赛扬300A+32MB SDRAM+Sis 6326 4M,陪我度过了无数漫长岁月,很可惜只在一个日本朋友的分享网站上找到了较为清晰的硬件照片,这是他的地址:http://www.bea.hi-ho.ne.jp/akipe/dd/PC/CELERON300A/celeron300a.htm,看了一下他的博文内容,也是一个位老Diyer了
讲真,新到手的这个玩具,诚然有她的问题所在,第一是价格高,确实高,高到肉痛……第二就是刚才提到的平板模式的性能还不够,甚至在操作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当 Surface Book 这个产品(当然,可以是她也可以是别的品牌的新产品)经过不断地更迭,当她的平板模式性能愈发强大,交互方式越来越完善,她是不是可以让我更完美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帮我实现更多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功能,同时,改变我们原本的使用习惯。
当然,未来的她也又可能会变得更贵,在我理解,创新的技术需要更多的成本去堆砌,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对于老百姓而言,还是看每个人怎么想,也许你不需要像我一样非得跑个3D游戏,那可以选择更便宜的 Surface Laptop 或者 Surface Go ,也许你不需要屏幕非得能拆下来当平板使用,那可以选择性能更强的其他品牌游戏笔记本,落到每个人头上的选择就变得很多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当我变成和我妈一样年纪的时候,那会儿的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我是不是还能像她学会智能手机如何操作一样,学会那个时候的科技产品呢……
反正,先期待下一代 Surface Book 小尺寸版本能满帧跑守望比较现实。
最后照例,来个模仿西总的彩蛋:
左边的叫Surface Book 3,中间的叫昊崙,右边的叫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