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长类作文
《青春的行囊》
原文/湖南同学 范文/刘雷生
同学开头原文
上初中以后,我还拿着小学的思维模式去做数学题,结果啥也不会,愁死了,到底青春的行囊里装什么呢?
刘老师开头批注
口语化太过严重,尤其是在开头,这样的叙述方式不太好。
刘老师开头例文
来到青春,我带着孩童时的冲劲和懵懂,在这少年的世界,撞得头破血流。泪垂,望着青春的行囊中,那些自童年带来的东西,缄默不语。
同学第二段原文
我来给大家说说我学初中数学的感受吧。哇塞,真的好难哦!小学的时候,我数学可厉害了,每次考试都是满分,我就想,数学不就是加加减减,乘乘除除嘛,初中数学应该也差不多吧。初中的老师说:“初中学习比小学难得多,要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我一听咧嘴就笑了,啥呀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只要做好做对了不就行了?真是的,这些老师就会吓唬人,但是,我错了!
刘老师第二段批注
口语化在这一段依然相当严重,其次,对老师的质疑没有必要写那么多,毕竟只是故事的起因而已。
刘老师第二段例文
“初中数学的学习,和小学有时要完全相反,讲究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讲台上,老师在为我们讲解初中数学的学习法门。可我却不以为然,回首小学六年,几乎每一次考试,我都是一百分,不就是加减乘除吗?到了初中难道一加一不等于二了吗?只要基础打得好,我肯定无所畏惧。
同学第三段原文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说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要我们证明AB=EF。我一看,心里就慌了,这怎么证明啊?以前都是我算出答案的,现在怎么反过来让我找条件呢?我急得直咬手指头,还是想不出来。我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直接给题目,然后我就能算出答案。现在怎么变成要我从答案往回推条件了呢?我头都大了,完全不懂。
刘老师第三段批注
这一段重复的地方太多了,为了凑字数,把后面的话翻来覆去地又说了一遍,会让文章显得很啰嗦。
刘老师第三段例文
带着这孩童的踌躇满志,我信步迈向数学的大门。却不想门前的“保安”,竟将我拦下。
“已知这两个图形为全等三角形……请证明AB=EF。”我看到这个题目,蒙了,双眼黑了一下,脑中一片空白,什么?怎么把答案直接写出来了?以前不都是给条件,让我推出答案,怎么现在却直接给了答案,让我倒推条件?习惯性地,我将手指头放在嘴边,指甲都咬断了,还是一头雾水。这难道就是老师所说,需要反向思维的问题吗?可为什么要反向思维?挠挠头,凭着小学的经验,我实在没办法想通。
同学第四至五段原文
没办法,我只好拿着题目去找老师。我把我的困惑告诉老师,老师把我怪了一顿:“上课不好好听,现在知道厉害了?”我低着头不敢说话,这时,他就问我:“你说,为什么上山的路不直上直下呢?”我想了想,说:“因为那样太陡了,会很危险。”老师点点头,说:“对啊,学习也是一样的。直来直去的思考只是开始,你现在上初中了,就得也要这样做题。”
听了老师的话,我终于明白了,我不能那么直肠子去想问题,而是要拐弯抹角去想问题,直来直去不好。
刘老师第四至五段批注
老师的意思可不是让你拐弯抹角的,是让你懂得反向思维的,所以这个部分,中心直接写错了。
刘老师第四至五段例文
办公室内,我带着那道题,找到老师,当我把自己的疑惑和盘托出之后,老师一下就知道了我的问题之所在,于是,他放下手中正在批改作业的笔,望着我,忽然问:“你说,上山的路,为什么不修成直上直下的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呀。”我想起自己曾爬过的山,都是蜿蜿蜒蜒的盘山公路,要么就是忽上忽下的波折起伏。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直上直下的话,太陡了,危险。”老师笑着点点头,他伸手拽过一个板凳,让我坐下:“对呀,爬山是这样,学习不也是这样,直来直去的思考问题,只是入门,但你现在已经步入初中,要学会成熟的思考问题了。”
我听完之后,开始思忖,何为成长?也许就是这样,一味地直来直去,只是莽撞,诚如项羽,即便已为“霸王”,后世之人依旧论其曰“不成熟。”这和年龄无关,学会变通,学会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只要初心不变,目的不变,条条大路不都可以通罗马?
同学结尾原文
所以,我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股脑儿地往前冲了,我开始学习用更成熟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我卸下了我那骄傲的冲劲,换上了成熟的思维。我不再那么急躁,也不再那么幼稚了。我背起这个装满成熟思维的行囊,向着我的青春,勇敢地前进!
刘老师结尾批注
结尾太长,可以分成两段。
刘老师结尾例文
青春的行囊,我卸下了曾引以为傲的冲劲,装入成熟的思维在其中。不再焦灼,不再稚嫩,背起这满载的行囊,朝向青春,进发!
近期私聊刘老师修改作文者颇多,
恕不一一回复,感谢各位!
修改作文,请联系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