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宝”明钱,是明世宗嘉靖年间铸造。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至1567年1月23日)是明代朱厚照的堂弟,明代第十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年号“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第七年,即嘉靖七年(1528)年开始铸“嘉靖通宝”小平钱,每文重一钱三分,背无文。嘉靖十三年(1534)年,世宗命工部依洪武记重权制铸造“嘉靖通宝”钱。制式: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以钱背穿右侧铸:二钱、三钱、五钱及一两,一两钱穿上有加注十字。各三万枚,并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裤,传世甚少。
“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其特点在于背面的十一两字样。背文穿上十,表示该钱币的面值,相当于当十钱,背文穿右的一两,且表示重量为一两。这种钱币的铸造,形制规整,面纹清晰立体,传世甚少。“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存世较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著名钱币学家孙中汇先生指出:“传世的嘉靖当十钱,计有大字、小字及异书三种版别,除光背小平钱存世较多外,其他背记值钱甚罕见,“嘉靖通宝十一两”此品大钱铜质精良、铸造规整、字体优美、笔画深峻有力,实属罕见名誉品”。
“靖通宝背十一两”,其版式主要可以根据面文大小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一、大字版(含异书版)。面文相对较大,存世量较为稀少,是明钱中的大名誉品;二,小字版,面文相对较小,同样存世量也不多见,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两种版别在尺寸、重量和铸造工艺上可能略有差异,但都具有“嘉靖通宝背十一两”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背文计值计重,即面值当十,重为一两。
为了通俗易懂,笔者在此将“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钱,根据“通”字的书写不同,分为“开口通”和“三角通”两种版式。
无论是大字版(开口通)、小字版(开口通)或异书版(三角通),以上几种版别的“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均较罕见,几乎未参加流通,或流通时间及短!因此传世甚少,都是明钱中的珍品。详见图录:
此外,更有一种“嘉靖通宝背十一两”版别钱,极为稀罕!该钱币因“通”字头酷像鸭头,在此简称为“鸭嘴通”,该钱币,钱型大而厚重,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古钱大集”中只见其“雕母钱”图录,而未见其“子钱”图录!是典型的“见母不见子”的珍稀钱币品种!
所谓“见母不见子”古钱币,在此阐述一下:
精美厚重的祖钱(雕母钱)以及照式颁发的“部颁样钱”,其子钱的存世量极少,甚至有的钱局就未曾依样鼓铸。这是因为厚重规整的“雕母钱”或“部颁样钱”,用铜量甚多,如果照式铸造,钱局不但无利可图,还会引发亏损。铸造的越多,亏损也就越大。多数钱局不过是象征性的铸造一些。
这些铸量很少的子钱,是钱局对朝廷的一时应付之作。改元过后,照样还是一切如前,各地钱局各行其是地铸造具有充满浓郁本局特色的制钱。
古钱谱上见母(母钱)不见子(子钱)的现象,就缘于此。详见图录:
此枚“嘉靖通宝背十一两”的雕母祖钱,现存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院,是当今国内官方保存最早的“雕母祖钱”!
笔者集藏古钱币三十余年,有幸收藏一枚同版别“嘉靖通宝十一两”的大钱,此枚当十大钱,面文“嘉靖通宝”,“靖”字为“斜立靖”,背文“十一两”,此钱直径为:42.9mm,重量为:20.35克。与南京市博物院馆藏的“嘉靖通宝十一两”雕母钱版别同款同式,此版式“嘉靖通宝十一两”存世量绝少,笔者集藏古钱币三十余年,只见两枚,仅得一枚,该古钱币实属“见母”不“见子”的同类珍稀钱币!实属明钱之珍品,“凤毛麟角”也!详见实物图片:
历代古钱币的传承积累,形成了一种钱币文化,集藏古钱币,可以研究、了解历史。一枚古钱币,内涵丰富,其中蕴含着当朝政治、军事、经济以及铸造史等领域多形态元素,收藏研究古钱币,可以丰富、提升个人的综合知识面!意义甚广!
作为古钱币爱好者或古钱币收藏家,不仅要集藏古钱币,还应积极地研究古钱币、宣传钱币文化,更要保护好华夏古钱币!行在当下,功在千秋!
作者:张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