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最小的妹妹不能成为扛把子?北京电影学院81级内蒙古班走出了一位”老戏骨”级别的实力派演员,她就是当年班上最小的艾丽娅。
要说这位”小师妹”的演技有多强?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最出彩的当属《二嫫》这部作品,她把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不是那种浮夸的表演,而是把角色的内心戏拿捏得死死的。
别以为艾丽娅就只会演农村妇女,她的戏路可宽了。《烟雨长河》里的英姿飒爽的湘西女军官,《狼迹》中的草原儿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里的蒙古族女性。。。每一个角色都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演啥像啥。
近些年,艾丽娅越来越忙了。《兴安岭上》《乡村传奇》《八角亭谜雾》《功勋》《玫瑰之战》《逍遥游》《对立面》,一部接一部,都是硬货。
不少年轻演员都在喊”不接戏”,我们的艾丽娅老师倒是越来越能打了,这工作量,这演技,真是给同期的演员们都上了一课。
说起艾丽娅的成功,就不得不提起她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1981年,电影学院专门为了帮助内蒙古发展电影事业,开设了这个特殊的班级。
当时和艾丽娅一起进入这个班级的,还有另外9位来自草原的年轻人。
这些故事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就拿班上最漂亮的那位”班花”来说。。。
说到81内蒙班最耀眼的”班花”,那就非萨仁高娃莫属了。19岁的萨仁高娃,简直就是天生的影视明星,那种天生丽质的美真不是盖的。
别看年纪小,她可是班上少有的”科班”之前就成名的演员。
1981年,萨仁高娃在电影《阿丽玛》中饰演女主角一炮而红。这姑娘不得了啊,光靠颜值就能打,演技还特别在线。
后来在《杜鹃啼血》《十五的月亮》中,那端庄典雅的形象真是让观众印象深刻。到了《公关小姐》里演周颖,更是把高知女性那种优雅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但是,人生啊,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萨仁高娃会在演艺圈继续发光发热的时候,她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去广东创办了戒毒中心。
如今都60岁的人了,依然优雅自信,真是”岁月不败美人”说的就是她这样的。
再说说另外两位女同学,乌云斯琴和乌兰托娅。乌云斯琴最早也是跳舞的,在《彩虹》《金色的梦》这些作品里崭露头角。
但后来她跟舞蹈较上了劲,把更多精力都投入到了舞蹈艺术上。至于乌兰托娅,就像草原上一朵短暂绽放的格桑花,在《绿野晨星》里演了个巴达玛后,就再也没有她的消息了。
班上还有个叫长虹的同学,说来也怪,网上翻遍了都找不到关于他/她的任何资料。也许改名了,也许转行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时光里。
说到转型,81内蒙班可真是人才辈出。赵国华就是个有意思的例子。刚开始在《狼迹》里演公安干警陈飞,《狂盗》里演莫尔根,都是那种正儿八经的演员路子。
但后来这哥们儿一拍脑袋,干脆自己当导演去了。
你别说,人家转型还挺成功。《特殊囚犯》《追梦人》《小镇法官》《绿色的梦》《千山有约》,一部接一部地拍。
虽说现在新作品不多见了,但这转型之路走得也是够硬核的。
再说说哈斯巴根,这位可是个多面手。最早是个舞蹈演员,在北电读书的时候,还和82班的张晓敏谈过恋爱,是校园里有名的”一对儿”。
在郭宝昌导演的《雾界》里崭露头角后,接连在《女儿楼》《大厦小屋》《孔雀胆》《雪狼》等片子里担任男主角,那扮相,英俊又粗犷,气质还冷峻深沉,不少导演都看好他。
但现在的哈斯巴根已经转型做编剧了,《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六尺巷新故事》这些剧本都是出自他手。
说到最后,必须得提一下刘魁。1959年生人,在《边城》里演天保大老可是让观众印象深刻。后来在《雍正王朝》演十阿哥、《康熙帝国》演吴良辅,还有《成吉思汗》里的郭宝玉,都演得挺像那么回事。
现在已经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了,还参与制作了《花木兰》《青草地》这些作品,今年还在《猛龙出击》里露了面呢。
要说坚守,契那日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1960年出生的他,21岁就在《阿丽玛》里演男一号,一个叫塔拉的地下交通员。
那会儿的契那日图,年轻帅气,像小白杨一样挺拔,一看就是个草原汉子。
还在北电读书的时候,他就接了部《绿野晨星》,这可是他的成名作。虽然才23岁,但演起潮洛蒙这个角色来,一点都不显青涩,那股子草原汉子的豪迈劲儿,特别打动人。
后来的《将军的抉择》《五张照片》《北方囚徒》《女绑克者》,基本都是男主角。特别是《悲情布鲁克》里的扎那,性格多变,被他演绎得特别到位。
这不,最近还和陈宝国、马苏一起拍了《海的尽头是草原》,听看过试映的朋友说,片子里的真情大爱特别感人。
说到草原硬汉,戈·巴图青格勒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这哥们儿可有意思了,是摔跤手和老骑兵的后代,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练就了一身绝活,骑马特别溜。
原本是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1981年陪朋友去北电考试,结果自己被选中了,这下可好,命运来了个大转弯。
毕业后在《成吉思汗》里演赤老温、《绿野晨星》里演阿尤沙、《婚礼上的刺客》里演王爷,还有《恋爱季节》里的苏伦扎布,每个角色都演得特别细腻。
他特别喜欢马,所以但凡有骑马的戏份,那叫一个精彩。后来还自己编导了电影《马背日出》,找来塔娜华、恩和巴雅尔主演,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导演梦。
这些坚守在表演道路上的演员们,为内蒙古的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做了个重要决定:为了帮助新疆和内蒙古发展电影事业,专门招收少数民族本科班。
就这样,十个怀揣演艺梦想的草原儿女,聚到了北影。
这批学生的到来,正赶上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最好的时候。虽说跟长影厂、上影厂、北影厂、八一厂比起来,内蒙古电影厂是个”小字辈”,但人家照样拍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子。
《阿丽玛》《绿野晨星》《狼迹》《北方囚徒》《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哪一部不是精品?这些电影里都有一个共同点:辽阔的草原风光,热血的骑马场面,还有演员们那种大气粗犷的表演风格。
这种独特的”草原味儿”,跟现在娱乐圈那种”阴柔风”完全不一样,看着特别带劲。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十个年轻人,有的成了实力派演员,有的转战幕后,有的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艾丽娅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成为金鸡影后;萨仁高娃从”草原三朵花”到戒毒专家,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契那日图和戈·巴图青格勒一直坚守在表演岗位上,为草原电影贡献着力量。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来自草原的艺术追梦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电影的热爱,也在默默地为中国电影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