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郫都粉丝们
“郫县豆瓣杯·撩开安逸郫都面纱”
全国征文大赛
征稿3个多月来
目前已收到近300篇稿件
今天
我们继续筛选部分稿件
供大家交流品鉴
鹃鸟 鹃花 鹃城
——望丛帝的千古传奇
作者 / 高金雯
川西平原,钟灵毓秀,古城郫都,人杰地灵,它的西南角,有一座帝王的祀祠,史称“望丛祠”。
远远望去,一排褪了色的赭红墙垣,将帝陵围了起来,似深宫庭院。因为是“一祠祭二主”,它的祠门与众不同,对称地开为东西两道。
进入祠内,只见竹树隐约,眷恋的鸟儿飞去又回,错落的楼阁典雅别致;荷塘在时光中缓缓流淌,淡雅的荷花随风荡漾;曲径通幽处,湖畔环绕,亭榭相宜,垂柳依然。
掩映在树林深处的坟冢,静寂地隆在那里,笼罩着烟雨迷雾;冢上两百多棵古柏高大茂盛、葱郁苍翠;白鹭在树梢间栖息鸣叫,时而凄切,时而清亮。
“望丛祠”没有黄帝陵那般巍峨壮观、威镇寰宇的名气,也没有秦皇俑那种规模宏大、举世称奇的影响。它偏居川西一隅,千百年来,静静地注视着古蜀大地的风云起伏。
公元前8世纪,春秋初期,诸侯纷争。此时的川西也发生了一场政变:杜宇用武力赶走了鱼凫王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古蜀国。后人称他为“望帝”,定都郫邑,即今天的郫县。
望帝“以农为本”,教民农桑,在成都平原发展农业,使人民免于饥饿,令蜀国强盛起来。他还叮嘱百姓遵循农时,种植庄稼,得到百姓的普遍拥护,是当地有名的贤君之一,蜀人尊崇他为“农业之神”,对他的敬仰和祭祀延绵不绝。
望帝晚期,岷江洪水肆虐郫邑,淹没了川西平原,以致民不聊生。望帝听说有个叫鳖灵的人擅长治水,就启用他为治水国相,全权治理洪水。鳖灵励精图治,不负众望,他采用当年大禹治水的方法,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水流,引水入沱江。
鳖灵治水兴蜀,化西海为田畴,变水患为水利,大大减轻了成都平原的水患,使川西蜀民从渔猎生活进入到农耕文明的定居状态,也使郫邑成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尚书·禹贡》、《水经注》都说鳖灵治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一时声名鹊起,威震上天。“九天开出一成都,千流万脉源望丛”,“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他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都江堰是李冰父子总结鳖灵治水成果的基础上建成的。
望帝深明大义,效法尧舜,主动把王位禅让给了治水有功、深受拥戴的鳖灵。后者自号为“丛帝”,有追随先王的寓意,又称“开明王朝”,有开放清明的含义。年迈的杜宇禅位后,被后人追封为“望帝”,可能有远望王位,满怀不舍之义。
公元前316年,“开明王朝”为秦国所灭,传说中的神奇古国在岁月的尘埃中渐渐远去。丛帝死后葬于今天郫县城南,后又建“丛帝祠”。今都江堰市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望帝祠”的前身,南朝齐明帝时,益州刺史将“望帝祠”迁往郫县,把二帝陵冢并为一处,合称“望丛祠”。
清初,“望丛祠”在战乱中焚毁,道光年间,又在旧址上重建,并于祠内遍种柏树,民国八年,四川总督也曾拨款培修祠宇。
漫长的岁月中,望丛帝遥遥相对又默默凝望,像一对时间的密友,诉说着家国情怀……
古蜀国土地肥沃,因水而生,以农立国。让贤的望帝,隐居西山,这位农耕文明的先祖,知道农时对古蜀百姓的重要,于是化作子规鸟,每当春回大地,就飞去故土,盘旋在月光下,用美妙的“布谷”声声,给农民以劳动的提醒。
子规“不如归去”的啼声,宛若一支隐晦、悠远的歌谣,凄厉不倦的鸣叫,直到滴血在山谷里,变成一簇簇嫣红的花。蜀人思念教民务农的望帝,把子规鸟称作 “杜鹃鸟”。
古蜀先民每当听到鹃鸟在树枝间哀歌啼鸣,就感知到春天的来临,听到“布谷”在田野里催春,就感知到农耕的讯号,农忙的到来。
李白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 、“一叫一回肠一断”,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些凄美华丽的诗作,言说的是,蜀王杜宇,死后灵魂化作一只鹃鸟,每到阳春时节,就昼夜鸣叫,催人耕作,直到啼血而亡。这段古蜀先祖的哀婉传说,颂扬了远古王位“禅让”的崇高品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望帝高歌之时,正是鹃花绽放之际,他声声啼血,把漫山遍野的鹃花都染红了。古老的传说变得感伤而婉转,因为望帝,鹃花成了古蜀国的国花,称为“杜鹃花”,郫县也被称为“杜鹃城”。
杜鹃花也叫“映山红”,那红色娇艳欲滴、如泣如诉、动人心魂。春天的西蜀大地,到处都盛开着绚丽的杜鹃花,在公园、在田间,迎风摇曳,仪态万方。那极致的烂漫,在落花满地的初夏,伴春雨而来,随秋风而去。
李商隐《锦瑟》中的诗句,已经成为鹃鸟的私语,鹃花的知音,鹃城的印记,寄托着蜀人对望帝灵魂的追思与怀念。古蜀先民在鹃鸟啼归,鹃花盛开的时节,寄托着对望帝的怜惜与厚爱。
郫邑因水而盛,两位蜀王情系百姓,与民休养,古蜀国民安居乐业,安土重迁。
望丛帝留爱于后世,也为后人所铭记。《成都府志》记载,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规定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为望丛帝祭祀之日,并列入成都府祀典。旧《郫县志》也记载:“端午日,游人如蚁,农民竞田歌,声闻数里”。每年春祭、端午节这些特定的节日里,古蜀百姓都会以香烛和山歌来祭祀望丛帝。
千年的风雨浸染,早已洗尽了铅华,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穿过历史的烟云,千古传奇并未远去。
在蓝天、绿树、池榭的环绕中,坐西向东的“望丛祠”显得古老而又年轻,肃穆而又富有诗意。“功在田畴”、“德垂揖让”的对联,是后人对二帝千秋伟业和沧桑历史的总结。
静静伫立的“望丛祠”已经成为全球蜀人寻根祭祖、缅怀先贤的圣地,“望丛祭祀”更是郫都人民的传统民俗活动。鹃鸟、鹃花、鹃城,在蜀人的心灵深处,已经化为对家乡的眷恋,永恒的记忆,成了故园精神的人文符号,相互依存,和谐升华。
“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抔净土掩风流。“望丛帝陵”是一曲千古传奇,一座不朽丰碑。历史的坐标上,先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盈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让我们尽享天府之国的富庶和繁荣。
今天,我们正在踏着先人的足迹,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想要参与征文大赛的朋友
9月30日前抓紧时间投稿哦
-END-
图丨严建国、江永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