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挖耳勺掏耳10年男子患肿瘤,医生紧急提醒!

  经常拿挖耳勺掏耳朵,多年后竟长出了外耳道癌?

  耳鼻喉科专家提醒,因反复上皮刺激而诱发的耳道癌,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专家提醒人们,耳道清洁要适度,并避免用尖锐、硬质器具长期反复刺激耳道。

  男子过度掏耳

  诱发外耳道癌

  广州珠江医院义诊现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张宏征向媒体分享了他前不久诊治的一个病例。

  年过五旬的周先生,喜欢随手拿起挖耳勺掏耳朵,一天不掏浑身不自在。这习惯持续了将近10年,直到最近,他出现了左耳痛、耳流脓。

  刚发现耳朵不适时,周先生自己买了滴耳液和口服抗生素,症状非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脓中带血,周先生这才着急起来,几经辗转,来到张宏征主任门诊就诊。

  发现周先生左外耳道长了淡红色肿物,结合他长期的掏耳习惯,张宏征主任怀疑很可能是外耳道癌,立即为他进行外耳道肿物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周先生患的是罕见的“左外耳道鳞状细胞癌”。

  所幸,经过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化疗,周先生恢复良好。

  张宏征解释,这就是长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肤渗出,恶性循环使得耳道里长出新生物,诱发外耳道癌。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珠江医院于3月2日在门诊大厅举行义诊活动。

  据介绍,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2%,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万人,属于罕见病,容易漏诊,确诊时往往已属于局部晚期。

  外耳道癌多见于40-60岁的成人,和反复的上皮刺激、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多种高危因素相关,习惯性挖耳、长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有诱发外耳道癌的风险。

  外耳道癌临床表现不典型,初期易误诊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耳流脓、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等等。

  不当掏耳致病占耳科门诊15%-20%

  怎样清洁耳朵才是健康的?张宏征介绍,当耳中耵聍堵塞耳道、导致听力下降时,是有必要清理的,但耳道中少量干屑样的耵聍是可以在口腔运动时自动排出的,不需要反复清理,“过多的清理会破坏耳道的天然屏障,反复刺激也可能导致湿疹、外耳道炎、继发真菌感染等”。

  张宏征介绍,在耳科门诊中,由于不当“采耳”、动作粗暴、器械过于尖锐、不注意消毒等原因导致的外耳道炎、外耳湿疹等疾病比例相当高,占到15%至20%以上。在广东地区,潮湿的夏天或回南天中,外耳道真菌病就远比冬天要多。

  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张宏征为义诊患者做检查。

  “对于年轻人来说,几乎不需要清理,除非是油性耵聍结成块,造成耳朵发闷、听力下降”,张宏征说,如果确实要在家里清理耳道,可以辅助好的照明,用圆钝柔软的、不会产生损伤的器械,来轻柔地处理,“如果发现堵塞比较严重,清理有困难时,千万不要强行掏,应该到医院处理”。

  如果是洗澡、游泳后,要清理耳道中的进水,可以用单脚跳、震动的方法排水,也可以尺寸合适的消毒棉签来吸干耳道水分,“注意不要一味往耳道里捅,那样会把耵聍或分泌物推到鼓膜的表面”。

  另外,张宏征提醒,年轻人打耳洞也要警惕,耳洞只能打在耳垂位置,有些打在耳廓的耳洞容易引发感染,导致软骨膜炎,让耳朵变形、长瘢痕,“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不建议把耳洞打在耳廓软骨部分”。

  转自:极光新闻 东北网

  来源: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