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忠贤崛起创辉煌奇迹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它使人向往、激动和年轻。”在将自己两只宽大的手掌按入金黄色的橄榄油树脂印泥里留下手模后,赵忠贤院士遂对着摄像机向青少年说出了上述寄语。

  采集赵忠贤院士的手模,录制他对青少年的寄语影像,是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同策划、实施的“星汉灿烂光耀寰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家手模墙”制作项目的前期工作内容之一。2020年8月12日上午,我带领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同事赶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赵院士的办公室里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

  赵忠贤院士是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以及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超导研究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赵忠贤和他的合作者在这两次重大突破中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了55K的纪录,直接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到了世界最前沿。

  我在十多年前就认识了赵忠贤老师。2005年,我曾约请他为我供职的《科技导报》就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撰写稿件,他爽快答应并很快惠赐了一篇高屋建瓴、切中时弊、意见尖锐的好文章。但是,当那期刊物排好版正准备付印时,他却以内容尚不成熟为由撤了稿。

  在采集手模前的寒暄中,我开门见山笑着向赵老师提出了这个困惑了我15年的撤稿问题。赵老师记忆力惊人,显然也没忘记这件事情。他解释道,《科技导报》是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大都是科技工作者,很少有做决策的领导会去认真阅读,那篇关于重视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文章是写给领导们看的,他们看不到岂不是白发表了吗?

  赵老师接着对我们说,他更喜欢在重要的会议上提意见和建议,他认为那样效果更好。比如说,他曾参加过一个有关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稿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会上他就提出,规划目标是要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但通篇只见“赶”的举措,未见“超”的布局,如此规划,“赶超”目标又怎么能够实现?

  赵忠贤院士虽年近八十,但思维敏捷,非常健谈,话题很快扯到中国科学技术馆上。他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对我馆的建设、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当年在讨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馆理念时,与会专家争论不休,赵忠贤趁上厕所的机会,对中国科学技术馆资深技术专家、他的校友王恒说了自己的想法,王恒非常赞同。返回会场,赵忠贤便说出了自己考虑好的16字建议,经大家讨论、修改,最后将办馆理念确定为“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

  我是2017年5月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履职的,不久后曾听王恒老师讲过这个故事,今天从赵老师嘴里说出,更觉亲切、有趣、动人。

  2001年至2011年,赵忠贤院士曾任第六、第七届中国科协全委会副主席,现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学技术馆又是中国科协最大的直属事业单位,我们的话题自然聚焦到了科协工作上来。他遂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与科协工作有关、我自认为意味深长的故事。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不久,中国科协就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访问瑞士,团员都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科协的党组书记,代表团团长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张书记因中央临时有要事找他未能成行,改由赵忠贤担任团长。

  讲到这里,赵老师笑着对我们说:“那可都是一些各地科协的大员啊,我怎么管得了他们!”于是,出发前,他给全体出访人员定了两条规矩:一是必须严格遵守行动时间,所有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迟到;二是听报告每个人都必须全程记笔记。代表团在瑞士先后访问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并听了多场报告。回国前,陪同的中国驻外机构官员直夸这个代表团纪律严明,非常认真。

  赵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我让大家记笔记,一方面是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认真取经,确有收益;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一直有事做,精力能集中,不至于因为倒时差等原因而打瞌睡。他们每个人都在记什么,我并不关心,也不在意,但就是不能办正事时打瞌睡,出洋相,丢人现眼到国外。”学者的严谨、自重和睿智,尽在赵老师欢快的笑声里显现。

  谈到时下的科研环境,赵老师认为科研项目的考评、检查等行政性干扰太多,不利于科研人员着眼长远瞄准选定的方向集中精力搞研究。他举例说:“许多科研项目的经费都有四五个渠道来源,每个部门都说每年只考评你一次,并不多嘛!但是,四五个提供经费的部门每年都要来考评你一次,一个项目一年就要接受四五次考评,那还不算多吗?”因此,他建议,不妨把项目经费的来源合并,以此减少考评次数,给一线的科研人员真正减负。

  临别前,我提出索要赵老师的一本著作签名留念。他说自己一辈子写了不少论文,但却没出过书。我见书架上有一本名为《低温王国拓荒人——洪朝生传》的图书,就抽出来问赵老师能不能签名送给我。我之所以在整排书架上众多的图书中挑中这本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洪朝生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增补的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即现在的院士),是我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64年,赵忠贤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很快就成为所里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开始跟随洪朝生先生做低温物理和超导研究。可以说,洪朝生先生是他步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引路人。因此,选这本图书请赵忠贤院士签名留念,自然别有一番新意。

  2010年,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个国家部委,启动实施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在时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的支持下,这项工程的系列图书出版工作,最终确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承担,冠名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我时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为争取到这项光荣的出版任务并实施完成好这项重大的出版工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还亲自参与了相关项目的资料采集和有关图书的撰写工作。2015年5月,我调离出版社时,这套丛书已出版50余种,可谓初具规模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因此,见这本图书乃属自己曾经付出过心血的丛书系列,我格外感到熟悉和亲近。

  赵忠贤老师爽快答应我的请求,并在扉页上潇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和日期。在把签好名的图书递给我时,他感慨道:“我大学毕业后刚到物理所不久,就参加了洪朝生先生主持的超导计算机研制工作,并成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有人认为我是在吹牛,23岁的毛头小伙怎么可能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后来,为撰写洪先生这本学术传记,作者在整理他的学术资料时,发现确有这方面的记载,证实了我的说法。我说这件事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而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是在给机会、压担子、干事业中成长起来的。我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你若不给年轻人机会,不给他们压担子,不给他们搭平台,他们又怎么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呢?”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国务院设立,是我国5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8月,共有33位中国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获该奖项,其中健在的获奖者共有19位。中国科学技术馆将在馆内一层东大厅制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内容包括获奖者简介、手模、给青少年寄语、亲笔签名等,并定期增添新的获奖者内容。“手模墙”预计将于2020年9月“全国科普日”期间揭幕。

  赵忠贤院士一生专注于超导研究,在对这个领域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激发了好奇的本能,找到了科研的乐趣,彰显了个人的价值,实现了人生的追求,践行了报国的宏愿,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无愧于国家最高科技奖励的崇高荣誉。我相信,他的寄语将激励千千万万青少年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献身事业、永攀高峰。

  有感于赵忠贤院士骄人的科研成就和博大的爱国情怀,特填《渔家傲》词一首,以表敬仰、钦佩之情:“超导神奇藏奥秘,畅通输送无阻抑,机理已清材难觅。竞相比,攻关沙场争飞翼。//方向选明岂放弃?穷经皓首聚发力,突破倍增高效益。长志气,忠贤登顶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