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科布多沦陷后,外蒙积极备战准备南下攻克阿勒泰地区,进而侵占塔城、伊犁地区,意图最终得到整个新疆并入外蒙版图。不到一年,1913年6月,外蒙叛军近万人便迫不及待分三路入侵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差点成了外蒙的阿勒泰,我国又是如何守住的呢?
阿尔泰与科布多
科布多未丢失之前,新疆尚可凭借科布多、阿勒泰两处来抵抗外蒙以及沙俄势力的进攻,但1912年8月科布多沦陷,原本作为新疆第一道门的屏障被外蒙摧毁,阿勒泰地区直接暴露在外蒙和沙俄面前成为边塞要地,陡然变得岌岌可危。如果阿勒泰地区丢失,则新疆的门户大开,整个新疆地区也会变得岌岌可危,所以无论如何,阿勒泰地区不容有失!
阿勒泰地区
1913年的阿勒泰地区并不属于新疆管辖,而是单独的行政区域,归中华民国直接管辖,民国每年财政拨款24万元,最高长官为阿尔泰办事长官帕勒特,从始至终拥护共和。由于外蒙和沙俄的蚕食,阿尔泰地区丢失阿尔泰山北面和西北面的大片领土只能称呼为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地盘越来越小,财力也弱,兵少将寡,又处于边疆前沿,孤立无援,迟早都有被沙俄吞并的风险,不得不依仗新疆的帮助。直到1919年,阿勒泰地区才并入新疆。
阿勒泰地区并入新疆
科布多丢失后,沙俄防止民国向外蒙进军,在外蒙首都库伦驻军步兵、骑兵、炮兵共10个大队;恰克图步兵2个大队;乌里雅苏台步兵2个大队;科布多步兵1个大队,炮兵一个中队。对民国极度威胁,要求不得进入外蒙境内,否则中俄两国开战。沙俄的哥萨克骑兵经常混入外蒙叛军中帮其作战,在科布多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阿勒泰入侵战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沙俄外蒙驻军图
外蒙叛军首领黑喇嘛1913年1月便率领1000余人侵入阿勒泰地区,驻扎在距布尔根河两站的乌梁海大庙。
5月便开始积极整修道路,前送武器弹药,筹备给养,作进攻作战的准备。
6月17日,叛军近万人由蒿不都喀勒五苏山分三路窜犯:一路由乌梁海大道进攻布尔根河,一路由包墩庆(察罕通古北约三站地),一路由五云集(察罕通古东约一站地)夹攻察罕通古。
外蒙叛军进攻图
阿尔泰办事长官帕勒特在此处的兵力不满1000人,面对外蒙的入侵产生了惶恐动摇的念头,准备后撤,民国要求其不许后退,固守待援。
新疆援军管带严保清、有世步骑两营:援军本是支援科布多保卫战,但由于在半路上科布多就已沦陷,故立马退守察罕通古,防止外蒙的进一步南下入侵,并待援军。
后续援军:步队杜发同和李华桢两营、巡防马队李策胜一营、古城旗兵步队全象一营,迅速进扎锡伯图(察罕通古西南五十公里)、察罕通古一带;哈密、巴里坤、古城、元湖(古城东北一百二十五公里)、绥来等地增设了马步炮队。
预备队:哈密之马队一营、炮兵一队,立即起程,令库车等地添募马步数营。
并要求各部一到驻地,即仿照湘军办法,挖壕修垒,以备不虞;由张健作为总指挥。
7月4日夜,叛军6000多人在俄军协助下,在外蒙叛军首领黑喇嘛的向察罕通古进军并驻扎下来。民国守军总指挥张健决定趁敌军刚至未稳拂晓发动奇袭,张健率领中路军直接进攻外蒙叛军首领黑喇嘛部,左路军由马得贵的步骑兵掩护实施中央穿插,右路军由有世的旗人马队循着山脊绕道包抄截断黑喇嘛后路。在张健手持步枪带队冲杀在最前列,杀得黑喇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纷纷逃命。这一仗共杀敌300 余人 ,俘获战马300 余匹,大获全场。
7月11日早晨,叛军3000多人从察罕通古正面发动进攻,张健迅速下令步枪机枪连环射击不得停歇,对面骑兵被扫倒一片,但骑兵不仅不后退还反而呐喊冲锋,与外蒙叛军纷纷溃逃大不一样,原来是沙俄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张健迅速推出新到的德式大炮轰击,哥萨克骑兵纷纷人仰马翻,残肢断臂满天飞,在重火炮面前,剩下的哥萨克骑兵立马逃之夭夭。张健军马得贵部立马追击,但不幸被哥萨克骑兵击中面部被击杀。这一仗共杀敌300人,俘获战马500 余匹,迫使敌军退后20公里。
由于兵力单薄,同时后方有沙俄的军队驻军,我军并未乘胜追击。
1913年8月,外蒙军被迫撤退,双方协议停战,沙俄要求中方进入阿尔泰进行谈判。
1913年9月,沙俄派军1000余人入侵阿勒泰首府,并派兵占领布尔根河一带。
1913年10月,阿尔泰办事长官帕勒特作为代表签订《阿、蒙双方停战临时条约》,12月又进行了第二轮谈判,又续订《阿科临时停战条约》,条约要求允许俄军和外蒙叛军驻扎阿尔泰区东部;签字后,我国军队退出察罕通古,退至元湖一带。
1915年3月,外蒙叛军退出阿尔泰地区,新疆援兵从察罕通古退驻元湖,沙俄撤走部分侵略军,但仍有两连骑兵留驻该地。
阿勒泰保卫战是在察罕通古打响的,战争的最后结局却是保住了阿勒泰地区,但我军退出察罕通古退驻元湖一带,外蒙不胜而胜,我军不败而败,至今察罕通古沦为了外蒙的领土。同时察罕通古门户丢失,南面的北塔山又成了边塞要地,这导致了1947年外蒙再一次发动阿勒泰入侵事件。
但不得不说,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能保住阿勒泰地区已经实属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