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辽圣宗萧太后专属寺院震撼问世

  #精品长文创作季#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从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到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灭,历经百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时至今日,华夏大地还有辽代恢宏的遗迹,天津的独乐寺,大同的华严寺和善化寺,均有辽韵十足的建筑。而义县的奉国寺,是辽国全盛时期所建的寺院,规模宏大,堪称无上国宝,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 也是辽文化的载体和见证,非常值得前去探寻。

  奉国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境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的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势开阔,蔚为壮观,主轴线上依次有外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和大雄殿等建筑。

  奉国寺坐落于繁华街市与静谧河畔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寺前广场右侧可见售票处,正面是外山门殿,于1988年建成,检票入内的必经之地,其单檐悬山顶的建筑风格,黛瓦红墙的色彩搭配,尽显古朴典雅之神韵。门楣上悬挂“奉国寺”匾额,笔力雄浑;两尊石狮镇守山门,健硕勇猛,大波浪头的造型引人注目。

  穿过外山门,迎面是宽阔笔直的朝拜路,两侧苍松翠柏,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远处的殿宇在湛蓝的天空下巍峨耸立,美轮美奂。路中间的两尊宝鼎透着禅意,前面的方鼎是奉国寺一千岁的生日礼物,而后方的宝鼎是九百九十岁的纪念品,传递着永恒的信仰和追求。

  奉国寺的内山门建于清代,与雄伟的寺院相比显得有些小巧,檐下悬挂的“大佛寺”匾额是嘉庆十六年题写。殿前的两只石狮相互对望,风蚀严重,尽显历史沧桑。殿内两侧壁画是神姿威武的护法神,满是岁月拂过的痕迹,变得模糊不清,没有了昔日光彩,但却显得更加神秘富有韵味。

  殿外即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牌坊,为四柱三门三楼头。这座牌坊还大有来历:当时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喀塔(封号“固伦温庄长公主”)下嫁义州,和察哈尔林丹汉的儿子通婚,为了安抚察哈尔部族,以及清王朝的发展和巩固,表彰公主做出的贡献而建。牌坊在古代是崇高荣誉的象征,之前牌坊上还有“德配天地”和“功等山河”的匾额。

  牌坊后就是天王殿,为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重修,最初是辽代观音阁遗址,金代天眷三年(公元1141年),建有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2008年10月,以汉传佛教的传统布局为依据,更名为天王殿。殿宇为单檐歇山顶,如黛的瓦片与枣红色的门窗相映成趣,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周出廊,古色古香。

  天王殿内中间供奉弥勒佛,布袋和尚造像,通体贴金,右腿盘坐,左腿屈起,展示出无尽的自由和洒脱;他的左手持如意放于膝盖上,右手握乾坤宝袋,仰头大笑,喜庆开怀,静静凝视这尊宝像,所有的不悦都烟消云散,心中只剩下宁静与祥和。

  四大天王分立弥勒佛两侧,他们头戴五佛冠,身着甲胄,高大伟岸,气势逼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张口瞠目,似乎在呼喊沉迷于欲海中的众生赶紧回头上岸。南方增长天王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手握宝剑注视前方;西方广目天王遍观三界,洞悉善恶因果于丝毫;北方多闻天王沉稳如山,镇守法界。

  弥勒佛身后是韦驮护法,这尊宝像是珍贵的文物,为明万历三十一年雕琢,线条流畅,做工精良,恍若流水般自然,又如晨曦中的薄雾一样朦胧。菩萨头顶宝冠,身着铠甲,气势威武,降魔宝杵立于地上,面容和善安宁,如春日的暖阳,令众生心有所依。此外,天王殿四周墙体上绘有八相成道图,描述了佛祖精彩的一生。

  韦驮菩萨对面就是大雄殿,是现今国内屈指可数的辽代建筑,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被誉为“第一大雄宝殿”。整座殿宇筑于高 约三米的台基之上,体量庞大,蔚为壮观,屋顶为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达 21 米,建筑面积 1829 平方米,凸显九五之尊,皇家气势,是佛教顶级建筑。历经千年仍稳固挺健,是建筑史上一项极为辉煌的成就,也代表了辽代高超的建筑水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殿前的月台如同宽广的舞台,钟亭和碑亭并立其上,均为清代建筑,六角攒尖顶,灰瓦红柱,古朴秀丽,犹如两位文人雅士,静述岁月的沉淀,在其点缀下,使整个场景显得秀美明朗。

  进入殿内,七尊辽代的大佛映入眼帘,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震撼人的心灵,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些佛像不仅高大庄严,更是经过精心的雕琢,展现出千年前的精湛技艺,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旧栩栩如生,仿佛照亮了三界,看到了生命的轮回。

  这七尊大佛,从左到右依次为:迦叶佛贵人的幻化,拘留孙佛平安的守护者,尸弃佛健康的庇佑者,毗婆尸佛智慧的赐予者,毗舍浮佛财福的引导者,拘那含牟尼佛光明的化身,最后为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布局蕴藏着深厚的故事,相传辽圣宗耶律隆绪认为自己是释迦牟尼佛转世,而其余六尊佛像代表着母后和五位先帝,因此将自己排在最后位置,以表达对母后和先帝的敬意和尊重。

  细看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像的右臂有疤痕,这其中还有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辽沈战役中,一枚炮弹从大殿上空落下,掉在佛祖手上,令人惊讶的是,炮弹并没有爆炸,宛若静默的石头,事后发现还是一枚完好的炮弹,堪称奇迹。

  在每尊佛像的前方还有两位胁侍菩萨,相对而立,像高约2.5米,身着霞衣,足踏莲花,神姿婀娜,容貌姣美,仿佛是清秀可人的仙女下凡,清雅脱俗,为世人洗去心中的尘埃与疲惫。

  在佛坛的最外侧,矗立两尊威武的护法金刚,他们雄姿勃发,身材伟岸,手中的法器有开山之威,令人望而生畏,守护着神圣的道场。佛像前方的香炉和烛台也是辽代的文物,千年的供器,依旧熠熠生辉。

  抬头仰望,整座殿顶为彻上露明造,纵横交错的梁架如同城市的交通干道,错综复杂却井然有序;居中还有两块匾额,上书“弥纶宇宙”和“无量圣境”,仿佛在述说这里是揭示宇宙奥妙的神圣净域。

  在殿宇的两侧,十多块历代碑刻静静伫立,是文化的传承和见证。其中最早的一块碑刻,是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的《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字体隽秀,文字优美,即是珍贵的史料,也是书法艺术品。

  在毗婆尸佛背后,有一尊庄严的观音圣像,菩萨以叉脚之姿安坐于宝座上,面容沉静安详,目光慈悲怜悯,仿佛洞穿世间一切的苦难和纷扰,让人心中涌出无以言表的温暖和慰藉,座椅左侧有净瓶,右侧有神鸟,为画面增添了神韵。菩萨的左侧有善财童子,右侧是龙女,均是天真活泼的孩童造像。这尊与众不同的观音菩萨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塑造的。

  主轴线旁边配殿中有文物展出馆,在中华名匾展示区,有三块巨匾映入眼帘,令人震撼,它们分别是“大雄殿”、“法轮天地”、“慈润山河”。这与在大雄殿上悬挂的匾额一样,不过那里是复制品。这三块匾均制作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字体周围祥龙围绕,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大雄殿”匾,高3.15米,宽1.52米。犹如假山,矗立展馆中。“法轮天地”与“慈润山河”两块匾,同样高2.8米,宽1.78米。站在这些高大的匾额前,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严。

  展厅内还有明代十八罗汉画像,原本在大雄殿前坎墙上,1984年修缮时,为恢复辽代建筑原貌而切割取下来。这些画像风格独特,每尊罗汉都显得文雅清净,虽身着袈裟,却又不失人间烟火气,似乎能感到他们的慈悲与智慧,那种亲切随和的感觉,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敬仰。

  奉国寺还有一处古迹——辽王井,是建寺其间,皇家礼佛时的专用水井;辽圣宗驾崩后,百姓为缅怀其功德,将此井命名为“辽王井”。该井水质清澈甘冽,矿物质丰富,被后人尊为圣水。

  参拜完奉国寺,恍然大悟,个人的悲喜是如此微不足道,人生如梦,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我深信,这次旅行并非偶然,而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指引。在此与千年国宝邂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