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深海鱼油这种物质并不陌生,也是市面上经常宣传具有多重保健功效的一类“热销品”。
深海鱼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PUFA),虽然深海鱼油目前的某些功效仍然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但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对于身体的重要作用,却是非常明确的。
ω-3和ω-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代谢,营养神经系统,保护大脑健康及心血管健康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有研究预测多不饱和脂肪酸会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生存率,但对于这种预测仍然缺乏充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证明。
近日,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对ω-3,ω-6等不饱和脂肪酸与多种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下降有关,但也有例外。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这项研究。
英国生物样本库是一个基于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自 2006 年以来已跟踪超过 500,000 名参与者。这个大型同质队列,随访时间长,为检查 PUFA 对整体癌症和全面的部位特异性癌症的影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鱼油补充剂或膳食 omega-3 PUFA 摄入量与结肠癌、肺癌或肝癌的发病率降低有关。 最近,英国生物样本库获得了约 60% 参与者基线血浆样本的代谢组学测量值,这是整个队列的随机子集。 利用这个有价值的数据集,研究者旨在检查循环 omega-3 和 omega-6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联,以及它们的比率(即 omega-6/omega-3),与英国生物样本库中总体癌症和 19 种部位特异性癌症的发病率。
该研究纳入了超过25万名参与者的数据,深入探讨了血浆 omega-6 和 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总体及19种部位特异性癌症发病率的关联。
25万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56.4 岁 。血浆 omega-6百分比较高五分位数中的个体往往更年轻、女性、BMI 较低、基本不吸烟,并且身体活动更多。血浆 omega-3百分比较高五分位数中的人主要是女性,BMI 较低,吸烟的可能性较小,并且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但年龄比 omega-3 较低的人更大。
研究发现,血浆 omega-6 和 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升高与总体癌症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平均随访12.9年间,每标准差增加分别降低2%和1%的癌症风险。
在分别对omega-6 和 omega-3不同水平的人群进行研究后,研究者发现,血浆omega-6水平与14种特异性癌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血浆omega-6水平越高,这些癌症的风险就越低,这些癌症包括了各种消化道癌症以及脑癌,黑色素瘤(恶性)以及膀胱癌等,如果考虑主要模型中五分位数的趋势,除了前列腺癌和淋巴及造血组织癌症这两种特异性癌症外,其他所有17种癌症都与 omega-6的百分比呈负相关。
至于 omega-3%,在主要分析中,只有 5 种特定部位的癌症的发病率下降与高omega-3水平有显著关联,这些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肺癌,肝胆道癌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癌症成为了显著的例外,那就是前列腺癌,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omega-3的水平呈正相关性,风险增加了3%,也就是说血浆omega-3水平越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越高。还有四种特异性癌症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癌、淋巴癌和造血组织癌与 omega-3水平 或 omega-6水平无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不同部位癌症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消化系统癌症(结肠、胃、肝胆道),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a. 抑制炎症反应
b. 调节代谢途径
c. 减少氧化应激
d. 改善细胞信号通路功能
对于肺癌,Omega-3和Omega-6均显示出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a. 调节细胞膜组成
b. 影响细胞信号传导
c. 减少炎症介质
d.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而前列腺癌的特殊性,与其他癌症类型不同,它的发病率与Omega-3水平呈正相关,风险略有增加,其可能原因包括:
a. 特定细胞信号通路的独特调节
b. 个体遗传学差异
c. 代谢特异性
d.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具体机制
总而言之,研究强调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不同癌症部位的复杂影响,提示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机制研究,特别是考虑个体遗传和代谢的特异性。
参考文献:
Yuchen Zhang et al, Associations of plasma omega‐6 and omega‐3 fatty acids with overall and 19 site‐specific cance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UK Bioban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