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乌雅兆惠收复新疆:为何名不见经传?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扫平准噶尔,收复新疆的乌雅兆惠,名气远远不如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疆场名将,为何一人名声如雷贯耳,一人却鲜为人知?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乌雅兆惠与准噶尔叛乱

  乌雅兆惠,满洲正黄旗人,出身显赫。

  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族孙,乌雅兆惠自幼便受到严格的教育,兵学与礼学并重。

  成年后,兆惠投身清朝的军事,因勇猛和过人的判断力,很快被提拔担任要职。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叛乱,局势严峻,乾隆帝决定用兵西北,兆惠临危受命,负责粮饷后勤,调度大军。

  这个任务不简单,远离京师,物资补给成为关键,兆惠未退缩,从巴里坤开始,一步步推进,确保了大军的粮饷供应。

  就在乾隆以为局势逐渐稳定之时,叛乱再度爆发。

  阿睦尔撒纳起兵反叛,将军班第、参赞鄂容安相继战死。

  准噶尔部兵锋迅猛,形势急转直下。伊犁的留守官兵被围困,永常闻讯后,竟然选择撤军避战,巴里坤营地一片混乱。

  乾隆震怒,形势紧迫,兆惠再次被推到前线,临危受命,迅速组织残余部队,重整旗鼓,移驻巴里坤,再次担当起守护边疆的重任。

  萨拉尔叛变复归后,兆惠抓住这一契机,迅速出击。

  没有等命令,而是主动出击,战后,乾隆对兆惠的能力大加赞赏,称他是“智勇兼备”。

  冬天的伊犁,寒风刺骨,战事却毫无停止的迹象。

  准噶尔再次集结兵马,意图东山再起,兆惠率领孤军两千人驻扎伊犁,面对几万敌军的围攻,沉着冷静,利用地形和敌人缝隙,成功突围。

  那次突围,清军孤立无援,士气低迷,但兆惠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冷静与智慧,将两千将士从绝境中带了回来。

  这一战之后,乾隆下令封兆惠为“一等伯,世袭罔替”。

  兆惠没有时间欢庆,他又马不停蹄地追捕巴雅尔等叛首,直至天山北麓彻底平定。

  左宗棠与新疆的再度收复

  19世纪,清朝进入晚期,内忧外患不断。

  左宗棠,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与兆惠相比,出身平民,早年因科举屡屡受挫,一度隐居田园,潜心学问。

  直到晚清内乱四起,被曾国藩看中,出山辅佐湘军,成为名将。

  同治年间,新疆局势再度告急,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侵占新疆,建立伪政权。

  左宗棠已经六十岁,却主动请缨,领兵西征。

  当时的清廷内外交困,国库空虚,很多朝臣认为收复新疆已无望,主张“弃地保民”。

  左宗棠未因此退缩,在军机处与朝臣激烈争论,甚至不惜以辞官相威胁,才获得了出征的机会。

  坚定地说:“失地可耻,国土不容弃。”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战。

  左宗棠率军缓慢推进,采用“缓进急战”的方针,确保后勤供应。

  西征不是孤注一掷,而是精心谋划。

  为了确保后勤补给,他提出了“先修路,后进军”的原则,甚至亲自带队在河西走廊修建运输线路,开辟粮道。

  军队行进极为缓慢,正是这份耐心与细致,保证了西征的胜利基础。

  左宗棠不像兆惠那样,面临前线的突发叛乱,是经过充分准备后再逐步推进。

  要求军队严格遵守纪律,绝不扰民,以赢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左宗棠在行军过程中,注重对将士的抚慰和民心的争取,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左宗棠的军队所到之处,常能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与配合。

  经过几年的艰苦战斗,左宗棠终于在1878年收复了新疆的所有失地。

  这次胜利,挽救了清朝在西北的威信,也让左宗棠成为全国的英雄。

  左宗棠不仅收复了新疆,还主张设立新疆行省,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这一举措改变了新疆的治理模式,使之成为清朝有效统治的区域。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还注重建设新疆的基础设施。

  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恢复灌溉系统,鼓励内地汉族移民屯田,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日后新疆的繁荣基础。

  左宗棠的功绩得到了朝廷的广泛宣扬,被誉为“中兴名臣”。

  收复新疆的故事,被一次次地写入教科书,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两人知名度的多重差异

  乌雅兆惠与左宗棠,同样是在新疆立下功绩,为何两人的知名度如此悬殊?

  历史背景二人就不同。

  兆惠的事迹发生在乾隆盛世,国力鼎盛,疆域广阔。

  当时的清廷自信满满,西北叛乱被视为边疆小事,乾隆更倾向于,将平叛的功劳,归于自己的英明统治,兆惠的个人形象因此被掩盖。

  左宗棠的功绩发生在清朝晚期,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左宗棠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因而更易受到关注。

  左宗棠的收复新疆,被视为清末的一次重大胜利,清廷对此大力宣扬,希望借此提振士气。

  兆惠的事迹,则被乾隆更多地归入“十全武功”中,作为皇帝伟业的一部分,个人色彩并不浓厚。

  后世对乾隆的褒贬不一,也影响了对兆惠的评价。

  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渲染也是有区别的,左宗棠的事迹在后世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小说,使得他成为了爱国将领的代表。

  而兆惠的事迹,鲜有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演绎,渐渐被历史尘封,少有人知。

  教科书和大众文化中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知名度的差距。

  历史的公平与遗憾

  兆惠与左宗棠,两位英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相似的角色,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兆惠在18世纪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新疆,巩固了清朝在西北的统治,是新疆真正的开疆者。

  新疆的名字,正是在他平定之后取的。

  左宗棠在19世纪面对内外敌人的双重压力,再次收复新疆,将西北这块国土重新纳入清朝的版图,确保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左宗棠的事迹广为传颂,被称为“中兴名臣”,是忠诚爱国的象征。

  而兆惠虽然功绩显赫,因时代的背景和宣传力度的不足,而鲜为人知。

  但历史的真相不会改变,两人的功绩都值得后人铭记。

  无论是乾隆时期的开疆拓土,还是清末的疆域保卫,乌雅兆惠和左宗棠都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回顾两人的历史事迹,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面对疆域纷争时,如何依靠将领的忠诚与勇气,保卫自己的土地。

  左宗棠的名气或许更大,兆惠的无名不代表他的贡献小。

  历史中太多英雄的名字被尘封,他们的功绩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国家。

  重新认识兆惠的故事,是为了让那些为国尽忠之人,不再被遗忘。

  兆惠和左宗棠,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

  兆惠的贡献,不应因后世的宣传不够而被忽视,左宗棠的名声值得钦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