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7岁婚配18岁出家,守规丛林办华严大学,月霞法师传奇人生!

  在家不能为忠臣孝子,出家学菩萨行;

  初学习天台后改华严,教禅双修弘法;

  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兴办华严大学;

  遵循古代的丛林制度,开出华严法脉。

  佛说末法时代,以戒为师,依教奉行,布施持戒更是以法施的功德最大。玄奘西行取经求法,让汉传佛教兴盛,鉴真东渡使汉传佛教闻名海内外。“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是当下对佛教信众修行佛法的一种劝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诠释,所以才有“本来无一物”的明心见性。

  月霞法师(1858——1917),湖北黄冈人,俗名胡显珠。出生在富贵人家,自幼聪慧,学习儒家等传统文化,参加过童子考试。在七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逼迫结婚,十岁的时候,跟随老师开始学习医学,见惯了生死无常,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缘不具足,月霞法师出家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只能把这个心愿放在心底。十八岁时,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下一年又生了一个女儿,此时月霞法师认为因缘已经具足。就像父母告知自己的心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我已经没有了此罪责了。”然后就对父母三跪九叩,来到南京大钟寺求老和尚剃度出家。

  师父问其为什么学习佛法,月霞法师非常坚定的说,在家不能尽孝报国,就只能出家学习佛菩萨的言行,救济苍生、普度众生,在此求师傅度我解脱。老和尚听后赞叹嘉许,为其正式剃度。月霞法师出家不久,下一年就到九华山受具足戒,此后更是行脚参学各大宗门,学习各教论典经文,云游各大名山,和许多居士善知识的一起参学佛法经要。

  1882年,月霞法师在终南山定居结茅静修。因为终南山自古多隐士,都是佛门龙象之才,期间一绿营军官和他结缘,供养月霞法师,月霞每次都把相关供养食物分发各个茅蓬。一次向军官说法:“布施一人,功德有限,全面供养,就是功德无量。请大护法布施百亩荒田供其耕作,如同不间断的供养,若是如此,就是具足了无上的福德智慧。”

  对于月霞法师的提议,军官心生欢喜,同意了此事。此后六年他带领僧众持戒修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开荒种菜,一起研习讨论佛法。

  1888年,月霞法师再次开始行脚参学,来到桐柏太白山顶向了尘和尚学习佛法参禅,听闻《维摩诘经》后不眠不休研习,有所领悟做偈呈给了尘和尚看,得到其印证。1890年来到赤山真如寺拜师法忍和尚,做了一年接待茶头,就让他当了首座,让他传法讲法。期间多讲《楞伽经》,每次都是座无虚席。受经文的影响,月霞法师处处留心佛教典籍,先看的天台宗,后面看的华严宗,对华严律法比较感兴趣,就以弘扬南禅为己任。

  1893年月霞法师来到安徽翠峰定居结庐,和当时的印魁法师以及高旻寺的普照和尚一起参学,讨论佛法和在此结界打禅七。一住就是三年,期间弘法利生,为众人讲说《八十华严》。此后更是行脚大江南北,随缘显化,讲经说法,被世人称赞。

  1899年,月霞法师住持安徽迎江寺,发起创建安徽省佛教会,连续三年在此地收徒传法。此后更是游走列国,对各国佛教进行考察、弘法说法三年,回国以后更加坚定弘扬南禅的誓言道念。

  1906年,月霞法师东渡讲经传法,回来以后,就开始一心投入到创办学校的各项事宜。当年得临济宗法脉,是天宁冶开老和尚为其传法。1908年,杨仁山居士创设“只洹精舍”,想用西方的教育方式培育佛学人才“为佛续命”。

  月霞法师也在此授课,后因经费不足而暂停,众人推荐他担任江苏省僧教育会副会长,就此开始了培育僧才选用西方的新式教育,还主持了当时江苏省僧师范学堂,后来为了弘法讲经,就交给了谛闲法师继任。

  辛亥革命后,因缘具足月霞法师来到上海讲说《大乘起信论》,几位善知识先是通过报纸期刊宣讲佛法,后来在善知识哈同夫人的委托下,月霞法师开始创办规划华严大学。自古以来《华严经》因为内容浩大,经文奥义晦涩难懂,都是一脉单传。华严大学创办以后,有慈舟、智光等法师,现在更是门人遍布大城小巷,如此盛况,都是月霞法师的功劳。

  后来又把华严大学迁至杭州海潮寺,月霞法师除了讲《华严经》,还有《大乘起信论》,以及《法华经》。1915年,月霞法师受邀北上讲学,因为反对洪宪帝制,遭人陷害,就再次回到南方,继续弘法传法。

  1917年,月霞法师受邀到汉口讲《楞严经》,然后又到宜兴磬山寺讲说《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当年夏天,听从冶开和尚的建议,把华严大学迁移到常熟兴福寺,担任此寺的主持,华严大学也更名为“法界学苑”。10月3日,月霞法师安详示寂杭州西湖玉泉寺,世寿六十。后人为纪念他,就在常熟兴福寺建塔。

  月霞法师一生持戒修行,每年都打七,每日都燃香坐禅。恪守百丈清规,古代丛林制度,每天为全寺僧众讲经升大座一次,其余再抽签复讲小座一次。他一生参学无数,更是对各家典籍都有研究,被誉为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月霞法师创办华严大学,弘法利人,培育了无数华严学子,遍布海内外,洒下佛菩萨言行道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