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2023中国便利店TOP100》
2024年4月23日,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中国便利店TOP100》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排在前五名的便利店是美宜佳、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天福便利和罗森,门店数量分别是33848家、28633家、19780家、7208家、6330家。
排在第6名到第10名的分别是,芙蓉兴盛、7-11、十足、红旗连锁以及深圳易站。
罗森便利店
排在第五的“罗森”,在华门店6330家!
根据罗森官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罗森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1000家。
“罗森”这个便利店牌子大众都很熟悉,但却在近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前两个月还只是宣布,现在事也已成定局。
官宣退市,被稻盛和夫的公司收购
图源:环球网
根据环球网公开信息显示,7月24日,罗森方面对外表示,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退市!
喊了半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任何“奇迹”,“退市”已敲定!
今年2月6日,KDDI对外宣布,将收购罗森,收购金额高达5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0亿元)。
3月7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示KDDI收购罗森股权案信息显示,收购前罗森由三菱控制,收购后由三菱和KDDI各自持有罗森50%的股份,罗森也将退市。
其实在2019年,KDDI已经和罗森合作了,在当时,KDDI持有罗森股份仅为2%,但现在KDDI收购罗森之后,股份占比从2%飙升至50%,可以说是“鲸吞”了。
KDDI是一家电信运营商,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KDDI公司由三家公司,分别是国际电信电话株式会社(KDD)、第二二电(DDI)、日本移动通信株式会社(IDO),在2000年10月合并而成的公司,新公司叫做“KDDI”,当时稻盛和夫担任KDDI的名誉会长。
稻盛和夫
现在的罗森,背后资本新增了稻盛和夫的公司“控制”着了。
这次收购也都是彼此“利用”,KDDI看上罗森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白捡”罗森过万的实体店铺数量,毕竟顾客那么多,金融和保险业务就不愁了。
罗森自己的瓶颈则是行业明显饱和,人手还不足,可以利用KDDI的数字化技术,在未来某天能够实现无人便利店。
“罗森”和“中百罗森”傻傻分不清
罗森“退市”消息一出,有很多人震惊:
罗森?是中百罗森那个“罗森”吗?“退市”会影响我家楼下的罗森便利店关门吗?
关于罗森,在国内有两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名字,一个是罗森便利店,一个是中百罗森便利店。
根据湖北日报公开信息显示,中百集团对外表示罗森退市就是他们自己内部股权、投资战略变更调整,对中百集团和中百罗森的经营一点影响都没有。
和部分城市消费者的“罗森”认知有些差别,“中百罗森”由湖北中百集团和罗森(中国)合作,实际运营主体是武汉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
也就是说,罗森是罗森自家开的,中百罗森则是中百集团和罗森一起开的。
罗森
2016年的时候,中百集团拿到了罗森(中国)的加盟资格,一个开大超市的也开起了便利店。
在七八年前确实很流行这种零售加盟模式,这有点类似华润万家开着大超市,但很多小区楼下也有“小华润万家”,规模跟便利店差不多。
中百集团本身也是连锁商超,但在湖北发展的比较好,想扩大版图抢占周边市场份额,如湖南、河南,这种加盟或直营的便利店形式更便捷。
中百罗森年头不久,但罗森就有点年头了。
成立85年,上市24年,拓店野心很大
图源:罗森官网
罗森早年是在1939年于美国成立,那时候它还有个洋名,叫“Mr.Lawson’s Milk Store”。
到了1975年,罗森就跑到日本去开店了,然后,在2000年的时候,罗森上市了,到现在已经上市24年了。
罗森还跑到了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这些地方开店。
1996年,罗森进入了中国零售市场,第一家店开在了上海,后来,7-Eleven、全家这些便利店也都跟着罗森来了。
从2010年开始,罗森跑到了重庆、大连、杭州、北京、宁波、武汉、合肥、长沙、沈阳、成都、深圳这些一二线城市开店。
直到现在,连锁便利店也跟开了挂一样到处开店,不过现在主要往下沉市场开店。
美宜佳
如,美宜佳、便利蜂这些常见的本土牌子,还有罗森、7-ELEVEN、全家这些外资品牌,都一股脑儿地往县级市以及社区跑,倒有点跟山姆一样了。
全家FamiyMart宣布进入佛山,继南通、常州两城之后进驻的又一新城市,十足便利店正式布局山东市场,十足便利店共有4000多家门店,此前基本在江浙沪、福建等南方区域发展。
继进驻南通与常州之后,全家FamiyMart扩张步伐又开进了佛山市。
十足便利店
十足便利店也拓店到了山东,以前十足便利店主要开在江浙沪及福建等南方地区,规模也是不容小觑。
在国内的便利店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同行的内卷,其他折扣零食店、新茶饮店等市场份额被蚕食的挑战。
尤其是传统电商比如京东、淘宝、天猫,直播电商抖音、快手,还有其他种草平台小红书、b站等,还有新崛起的社群社区团购,对老牌便利店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
所以,罗森的“退市”,“转型”不得不经历“阵痛”。
零售企业该不该上市?
“退市”听起来好像就是公司干不下去了才退市。
但在国外,退市其实挺常见,很多公司都会这么做,其实就是把上市公司变成自己的私人公司一样。
罗森这次退市,不代表破产,也不代表闭店,经营依旧,且罗森的业绩其实没那么差。
其实,没有上市但是发展的很不错的企业多的是,比如华为、娃哈哈,可以说,真正有实力的公司以及企业可以不用上市,依旧可以规模宏大,以及造福社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
抛开不相关的行业,就拿胖东来来说,胖东来没上市,但是依旧能挣钱。
兰世立
在上个月,兰世立和李国庆就在某档采访节目中,直言不讳“炮轰”胖东来不能上市,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在他们的认知里,公司做到上市才是好的。
只是他们是不是忘了,上市几年就“跑路”的公司也大把,这些又该作何解释呢?吃亏的不是千千万万的股民吗?
企业上市这事儿,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能让企业的名气变大,让人家更信任你,还能更容易地拿到钱来发展,有时候还能拿到补贴。
但是,上市就成了公众公司,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跟公众披露,财务状况、人事变动,还有跟供应商的合作,都得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
一个决策落地的过程很复杂,也要花不少时间,可能会让公司发展速度变慢一点。所以,在考虑上市的时候,得好好想想这些好处和坏处,看看哪个更适合。
上市的便利店企业其实并不多,但开便利店的非常多。
销售规模4248亿元,32.1万家,卷“即时零售”了
图源:《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据分析得出,2023年度全国便利店销售额高达4248亿元,同比增长10.8%。
其中,近九年来便利店的销售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7.4%,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在2023年达到了约32.1万家,同比增长7%。
便利店这么多?怎么卷?
半夜突然需要点什么应急的东西,咋办?打开手机一看,好多便利店都24小时开着门呢!随便挑一家,下单没一会儿,东西就送到家门口了,这服务简直贴心到家了。
这就是目前便利店都在卷、都在拼的“即时零售”!
根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分析得出,2022年即时零售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42.86亿元,预测到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到2022年的三倍。
近年来,即时零售行业始终保持着5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势头有点猛!
京东便利店背靠京东这一棵大树,也是发展得风生水起,特别是整了近千个前置仓,占据了先天条件,让同行“眼红”,也纷纷效仿“前置仓”。
即时零售进入白热化,前置仓也被提上了日程,很多自身条件好的,如京东便利店,本身就有物流链以及仓库,所以京东便利店也布局近千个前置仓点。
不管是点外卖、快递、还是线上便利店下单,速度只有更快没有最快,没人想等待。
除了社区的大爷大妈,很多“打工人”在下班后一般也会有这一个消费习惯,那就是逛便利店。
便利店转型,需要重新思考用户
便利店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卖零食饮料以及一些生活用品,一种前者都有,还包括一日三餐甚至一日五餐的都负责到位。
便利店窗户一般朝向马路,里面麻雀虽小,但商品基本齐全,有些店里还配置高脚凳和长条餐桌,对打工人来说,这是第二个“家”。
早餐就是面包、豆浆等,中餐晚餐就是各式便当盒,店内可以加热,下午茶还有咖啡、关东煮等,夜宵同样是咖喱鱼蛋、车仔面等。
对于提供餐食服务的便利店,“鲜度”、“口感”及“价格”则是真正“便利”的核心竞争要素。
能够将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这五个时段的打工人喂饱,就是一个不错的便利店了。
传统的便利店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没有自有品牌来控制成本,优化会员机制,那真的获利能力可想而知,就是每天在店里打苍蝇,只能做点街坊邻居的生意。
在面对商业环境变化时,便利店的转型保持优势的同时,也要重新思考用户、产品、时空,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就如同科技产品一样,迭代更新,才能实现稳健发展。
您对罗森的退市怎么看?您觉得零售企业一定得要做到上市吗?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