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昌松史昌勋:农抗会长剃铁头英雄传奇

  关注“江都记忆”,点赞、收藏与评论,我们一起交流吧!

  史昌勋( 1914-1943 )

  史昌勋,江都县史家乡人,生于一九一四年农历冬月初三日。九岁时,父亲去世后,过继给三权,由三权史水贵抚养。从小上过几年私塾。到十六七岁时,去上海南市一家猪场做养猪苦工。每天挨门挨户收泔浆,劳动很辛苦,而工资只够糊口。

  抗战前回到家里种田兼贩卖杂货、食盐。

  一 九四一年,家乡(现在昌松乡、昌勋村)来了新四军民运工作队。昌勋是个苦出身,又有一些文化,还在上海见过世而,性情直爽,胆子大,对抗日的事情积极热情。民运工作同志很器重他,于一九四二年发展他为共产党员,并担任史家乡农抗会长。

  一九四二年春荒,史昌勋领导当地贫雇农向大户人家进行借粮斗争,保长张舜阳慑于群众斗争的威力,被迫交出隐藏的粮食。大户史松荣,绰号“铁头”,不肯借粮,史昌勋就面对面地和他斗争,并且说:“进了祠堂门,我叫你一声小老儿(叔祖),出了祠堂门,我喊你松荣。今天向你借粮,你敢违拗!”强制松荣借出五担粮食。“铁头”剃下来,其余的股实富户乖乖地借出粮食,使得断炊的穷人家度过了春荒。

  同年史昌勋进地委党训班学习,进步 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革命自觉性。回来后,担任吴桥区农抗会筹备会主任。他深入到各乡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会,成了广大农抗会员的贴心人,哪里减租减息有问题,他就到哪里去解决。知斯乡地主郭小村不肯减租,他用“粮食是农民汗水长出来,地主的土地是剥削来的”事实,发动贫雇农对其进行说理斗争,迫使郭小村不得不接受二五减租的规定,重订了租约。史昌勋虽分工做农会工作,但对民兵工作也很积极热情。既组织农会,也组织民兵。哪里有战斗,他就到哪里参战。

  一九四三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刁家铺伪军一个营到徐元乡一带抢粮。昌勋率领史家乡民兵和其他几个乡民兵一起,配合区游击连作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基本上消灭了这股伪军,毙伤不算,俘虏就有一百多人,缴获很多。这是一次有名的战斗, 曾受到上级表扬。农历七月十六日打吴家桥伪军据点,昌勋又带领民兵配合江都县团作战。他每次作战都很勇敢,成为民兵信赖的指挥员。

  吴桥区农抗会的筹备工作,在史昌勋的努力下,到一九四三年初,全区十八个乡中已有十二个乡建立了农抗会组织。农历三月,在孙家墩召开吴桥区农抗会成立大会,史昌勋作了筹备经过的报告, 通过民主选举,蔡志南当选为区农抗会主任,史昌勋为副主任。到了农历十月初,吴桥区委同志和蔡志南到县委参加会议,区农抗会的工作交由史昌勋主持。

  为了开辟了王、二寿(紧靠寺巷口伪军据点)两个边区乡的工作,史昌勋率领十二个乡的农抗会长打入边区,在那里发动群众,准备建立农抗会。工作才进行到第三天,即农历十月初八早上,在曹家庄遭到寺巷口下来的伪军包围,史昌勋和大贤乡农抗会长王锦文、二姜乡农抗会长姜佑周向西突围,准备调吉孔乡民兵来作战,不料十几个伪军预先埋伏在曹家庄西头桥下,史昌勋等未及防范,不幸被捕,其余的人随雁荡乡乡长张子清向北撒退,安全脱险。

  寺巷口伪军属刁家铺沈士元团,所以史昌勋等人被押解到了刁家铺,关在河西关帝庙内。正在参加县委会议的吴桥区的同志们,接到这个不幸消息,立即研究营救的措施,决定派蔡志南先回区,到姜小庄找徐子英(流氓头子,伪团长沈士元的干老子)去刁家铺活动。第二天徐子英从刁家铺回来,向蔡志南说明沈士元提出放人的条件:六月十九日在龙耳河损失十二支短枪要求退回六支,七挺机伦要求退回三挺,一百一十八支步枪不要,蔡志南当即表示,枪是用革命血汗换来的,革命有的是人,今天史昌勋牺牲了,明天将有更多的史昌勋出来。使敌人的讹诈伎俩没有得逞。

  县委会议一结束,县委副书记张敬人立即来到了河南,亲自部署和指挥营救史昌勋的工作。冬月初四,由江都县团的侦察员化装车夫,推着史昌勋的三叔到刁家铺探监,乘机把情况侦察得清二楚。

  当夜,江都团摸进刁家铺,剪断铁丝网,捉住敌哨兵,冲进关帝庙,俘获伪连长。谁知史昌勋等人傍晚被移到河东伪军团部,结果营救未成,只得押着俘虏回来。

  哪知冬月初五上午,史昌勋、王锦文、姜佑周就被收人杀害于刁家铺西街头。就义时,史昌勋刚过三十虚岁。

  为悼念烈士,区委设法将三位烈士的灵柩运回来停放在孙家墩庙前的广场上,召开追悼大会,到会的广大农会会员、民兵和群众,为失去自己的战友、亲人、领袖,无不深切悲痛。在大家极其悲愤和为烈士报仇的一致要求下,当场枪决了姓袁的伪连长,并将首级献于烈士灵前,以奠英灵。

  江都县昌松乡党委

  潘慕如、徐充智整理。

  本文原文摘自中共江都县委党史办公室编《革命烈士传》第一辑,江都记忆编辑整理。

  关注“江都记忆”,阅读更多江都儿女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