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金融律师“卷王”角逐:看谁解决难题强

  作者丨王琼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金融创新不止,于变革中探寻稳健之道,是银行与金融领域律师的服务价值所在。

  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俞敏深耕银行与金融法律服务领域,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对复杂金融产品的深刻理解,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与创新能力。多年律师与法务的双重职业背景使她在服务中始终重视理解业务的商业逻辑,精准把握客户的商业需求;极强的互联网思维让她能够深刻理解金融业务的最新趋势和产品创新,从而帮助客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有效规避风险。

  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银行与金融领域》中,俞敏律师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银行与金融领域品牌之星:新锐律师”。近日,律新社与俞敏律师进行了深入对话,共同探讨银行与金融领域律师的专业建设之道。

  金融律师懂法更要“懂行”

  法律服务专业化趋势下,“懂行”既是门槛,也是终极追求。脱离业务流程谈法律服务,最终无法解决问题,金融法律服务更是如此。

  请简要介绍下您在银行与金融领域的执业历程,从初入行到成为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的过程中,哪些关键经历或成就对您影响最大?

  俞敏

  我在银行与金融领域的执业历程,可以说是一段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经历。毕业后,我直接进入一家大所做律师,中途有段时间曾转战企业法务,最终又重新回到律所。虽然来回“跳”了两次,但不管做律师还是做法务,我一直在与银行金融业务打交道,而且每一段路都没有白走。

  初入律所之际,我接触了众多银团事务及各类金融产品的合同审核与处理工作,由此率先开启了在金融业务领域的探索之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公司法务的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瑞安集团法务部架构完善、团队规模庞大,让我有机会与众多外包律师合作,并轮岗至不同岗位,从而深入理解了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商业逻辑。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法律技能,还让我学会了从商业角度思考问题,对我之后回归律所、专注于公司业务大有裨益。

  2015年,我再度回归律所,彼时团队核心业务聚焦于银行与金融领域,我顺势深入信托、基金、银行、保险、保理等多元业务范畴。在大成与锦天城律所工作的八年时光,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篇章。这两家律所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给了我众多与大型金融机构、银行合作的机会。我有幸与四大行、多家知名信托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段时期又恰逢国内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我因而有幸接触到诸多新兴业务与创新型业务。同时,互联网思维不断地注入我后续的金融法律服务业务之中,持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2021年,我加入了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这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机会和发挥空间,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让我能够在银行与金融这一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结合您的执业经历,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金融律师?

  俞敏

  首先,深入理解客户的业务与需求是基础。法律问题与业务息息相关,在接手任何金融项目之前,我都会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全面了解其业务逻辑、流程及特定需求。例如,在我早期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时,毫不讳言,彼时市面上但凡稍有知名度的互联网金融类APP,我均有过借款体验,如果是私募信托类门槛比较高的产品,我会把其产品文件和合同全部下载下来。一方面,我会详细研究并对比同类APP的借款合同与金融产品条款;另一方面,借助实际的借款操作,我亲身体验了整套业务流程。如此一来,我就基本掌握了产品和业务的商业逻辑,明白了潜在的风险点。事实上,不同律师对法律和法条本身的理解能力大体相近,差别在于能否将法律与商业逻辑以及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融合。

  其次,持续学习与跨界融合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拼到底,就是解决问题。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律师必须懂法律、金融、市场、商业,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自己也在持续地深造学习中,比如通过报考香港大学的金融研究生课程,进一步提升行业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希望通过担任研究员、参与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学界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探讨金融法律的前沿问题。

  另外,金融行业或金融机构往往关注政策变化对业务的影响,而政策一般并不会突然转向,一定是有导向或者演变过程的。作为金融律师,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学会预判政策趋势,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法律建议;要在准确识别核心风险的基础上,坚守法律底线,同时灵活运用法律工具,为客户设计既安全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坚守底线思维 助力客户“摸着石头过河”

  创新既是金融行业的机遇所在,也是最大的风险所在。面对不断涌现的金融业态或产品创新,金融律师既要坚守底线,又要帮助客户“摸着石头过河”,最大限度地助力其实现商业目标。

  您如何看待新兴金融业态的涌现(如数字货币、私募等),这对金融律师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俞敏

  数字货币、私募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是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的必然。这种结合不仅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和挑战。例如,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同时,私募市场的规范化、透明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律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法律对金融创新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并不意味着法律在金融创新中无所作为。相反,更需要律师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本质和趋势。因为我们经常说,法律是商业运行中穷尽了所有手段之后的途径。金融业态创新也是一样,即便没有成文法,但在处理冲突和风险时的立法精神是相通的。只有带着对立法精神和商业逻辑、创新本质的理解,才能预见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在金融行业创新与监管并重的背景下,您如何确保机构客户金融产品设计及运营的法律合规性与监管适应性,如何平衡法律风险控制与客户商业利益最大化?

  俞敏

  金融行业确实创新很多,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运用,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而由于其创新性,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立法的滞后,既没有成文的法律可以适用,也没有在先的经验可以参考。这时候就需要律师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对创新的金融产品进行研究和论证,为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出具相应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法律风险。

  如何把握这个度,也是最考验律师功底的,我只能说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要坚定底线思维,因为金融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业务领域,明确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红线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朝着客户的需求,尽量寻求论证和支撑,帮客户解决问题。在论证过程中,律师需要调动对金融知识、国内外相关业务和案例的经验、借鉴等,就还是回到要对行业和专业的研究和学习。

  在客户关系管理上,您有哪些独特策略和方法来确保客户满意度,并成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俞敏

  需要把握一条最核心的宗旨: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与目标,并从法律合规与商业效益双重视角出发,助力客户实现目标。

  大家都感觉法律服务越来越卷,卷什么?卷专业、卷服务、卷价格。很多客户往往将律师费视作一项成本支出,而非投资回报。因此,好的律师会让客户感到支付律师费“要么能减少损失,要么能增加收益”。在服务过程中,律师不能局限于解决眼前的法律问题,更要代入商业逻辑积极寻求高效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要学会向客户清晰展示我们的服务是如何帮助他们节省成本、避免潜在损失的,或是通过法律手段为客户开辟新的盈利途径。比如,同样一份买卖合同,站在法律角度,可能只要看产品是否合格、双方权责是否明晰等;但进一步代入客户角度,关注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有效期要求等,就更能让客户感觉到律师的价值。

  稳定的团队作战 持续输出高质量服务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律师团队亦如此。一个优秀的律师团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优秀的团队也会更注重人才的协作与创新驱动。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您是如何确保团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

  俞敏

  团队稳定才能保证输出有质量的法律服务,保持团队稳定地发展壮大,才能保证服务的竞争力。要搭建并壮大一个稳定的服务团队,首先要确保团队成员的薪酬与市场水平相匹配,甚至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只有团队成员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合理的回报,才会更加投入地工作,为团队创造更多价值。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团队的专业成长,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比如参加专业培训、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学,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报销支持。此外,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内部交流会议,让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除了物质激励和专业成长,团队凝聚力的建设同样重要。我们会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如聚餐、近郊旅游等,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默契度。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团队成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还能加深他们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于想要踏入银行与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年轻律师,您有哪些建议或寄语?

  俞敏

  首先,脚踏实地,持续积累。律师这个行业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虽然成果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每一步努力都不会白费,要保持耐心。其次,不断学习,深化专业知识。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除了扎实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运作机制。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最后,保持兴趣,激发热情。不要因为这个行业看起来光鲜亮丽而选择它,一定要自己真正喜欢、有兴趣,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动力。

  结语

  俞敏律师的职业生涯中,当过律师,做过集团法务,又做回律师。两次改换人生赛道,没有改变她“用专业解决问题”的工作重心,反而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化选择。凭借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客户的深刻理解,她不仅成为一位“懂行”的金融律师,更是一位“懂客户”的律师。这不仅为她在金融法律服务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也是她在日新月异的行业变革中不断精进探索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