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网
扎根基层三十余载,在人民法庭工作8年,审结案件近5000件,接待群众万余人,他秉持着一名法官的情怀,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以行动践行着不负初心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南沙人民法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刘南。
裁判文书,要让群众一看就懂
“原来赔偿款是这么算的,这表格我一看就明白了。”短短三页判决,判项突出、事实简洁清楚,表格式赔偿数额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王女士拿到判决的那一刻就迅速理解了判决结果和内容。
简单明了的判决书,让老百姓能轻松看懂,愿意接受,这得益于刘南在南沙法庭不断推进的裁判文书简化模板。简化后的裁判文书,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案件的核心裁判要点,回应当事人对判决的关注点,保证裁判文书既不失其应有的专业,又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真正给当事人一份准确又能看得懂的裁判文书。
“简化裁判文书模板,既是专业审判的体现,也是我们服务基层人民的体现。”在刘南看来,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前沿堡垒的作用,用贴近百姓生活、满足基层司法需求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在刘南的不断推进下,南沙法庭已完成了劳动争议、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物业服务、离婚纠纷等十类案件裁判文书简化模板并推广适用。
群众的事,每一件都是大事
在不少人看来,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刘南知道,在旁人眼里也许不足挂齿,但在当事人那里,这些矛盾纠纷都是“比天还大的大事”。
2009年,虾农老李来到法院起诉,称南沙某大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破坏了他的虾塘,造成损失近两百万元。
刘南调查后发现,虾塘的确遭到损毁,但也没有老李说得那般严重。但这虾塘是老李一家重要的收入来源,如今被毁坏,对老李一家而言必然影响重大。
一边是虾农赖以生存的虾塘和高额的索赔,一边是南沙大型企业不能停工的建设。面对这一棘手的案件,刘南认为调解是最优的化解方案。
虾塘被破坏,刘南和书记员及时前往现场调查取证;损失不明确,刘南早早联系鉴定公司确认损毁情况及金额;当事人老李法律知识不足,刘南耐心释法说理。
经过多次“背对背”的调解,刘南终于做通了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老李获得了合理的赔偿款,工程也没耽搁。
审理案件,“能调则调,当断则断”。但在基层,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十分有效、直接的方式。“群众的事,每一件都是大事,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的‘大事’,调解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刘南说道。
在刘南的带领下,南沙法庭创新特色调解工作机制,打造涵盖人民调解、律师调解、法院专业调解“三调联动”的特色多元解纷品牌,调解率连续三年保持65%以上。
为群众解忧,要到群众中去
“街道的调解员也想做好调解工作,但缺少法律知识是我们的短板。”在一次与街道工作人员交谈中,刘南了解到这一需求后,便开始想各种办法,深入社区普法送法。
为此,刘南牵头在南沙街海庭社区、黄阁镇莲溪村试点设立社区法官办公室,派出法官进驻社区;带领干警主动走访企业、村居,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积极参与3.15、12.4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靠群众做群众的工作,事半功倍。”刘南深知脱离了群众,啥事也做不了,啥事也做不好。因此,他多次走进南沙街,针对街道调解员就调解所需的法律知识、相关技巧等内容展开专题培训。
为做好与党委政府创建“无讼”乡村社区工作的对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刘南带领南沙法庭主动融入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与南沙司法所、南沙街综治维稳和信访科联合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三方共同签署《会商纪要》,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讼累。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