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名医云集,神奇疗效!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高梦樱

  有人说,去华西不是治病的,是救命的。有一个地方,这种“生死一线”的体验最深,它就是重症医学科(ICU)。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迅速发展,在这里,每年收治的危重病人达到几千人,救治成功率极高,专科排名连年名列全国前茅。

  真实的重症医学科是什么样?重症医学科未来将如何发展?本期“封面天天见 健康正前方”名医堂,我们特别专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及创伤ICU的副主任医师胡成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及创伤ICU的副主任医师胡成功

  工作日常

  最忙时,30张病床一天新入10多人

  “照顾ICU病人,就像照顾初生婴儿。”胡成功说,在重症监护室,有很多危重病人需要医生、护理团队连续数天的救治和高强度照顾。

  早上6点30分起床、早上7点出门、早上7点30分左右抵达病房看望病人,交班后查房,中午过后,下午又开始查房……这样的工作节奏,是胡成功的常态,“有时遇到病人病重,一次查房就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

  胡成功讲话不急不缓、思维清晰,很难想象,他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不少的突发情况。“在ICU,病人的病情随时可能都会发生变化,早上制定的治疗方案也许下午就要改,到了晚上可能还要改。”

  除了病人病情的随时变化,还有无法预料的病人数量——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胡成功介绍,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分为多个病区,他所在的外科及创伤ICU病区,收治的多是创伤急诊手术病人,像突发车祸,伤势较重的人术后就送会到外科及创伤ICU病区,“病人数量无法预料,所以有一阵危重病人就非常多,我们就非常忙。”

  如何忙?胡成功说,他所在的病区有30张病床,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新入13到15名危重病人。“如果一天收治病人的数量在十个以下,这是比较正常的工作强度,如果一天收治病人超过十个,算是比较忙的,如果超过十五个,那就很忙了。”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饼干、咖啡等充饥、提神食物,是胡成功和同事的必备物品,太忙时,他们的午餐也常常匆匆应付。

  从医缘起

  救病人,重症医学科更有成就感

  胡成功与重症医学科的缘起,与那场令人悲痛的汶川大地震有关。2005年,本科毕业后,他在华西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08年,胡成功刚好轮转到华西医院骨科培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华西医院几千名职工紧急投入应急救援,累计接诊2000多名地震伤员,其中有1000余名危重伤员。

  在对危重伤员进行救治时,胡成功惊讶地发现,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特别的科室:“一些很重的病人,在重症医学科一两天、两三天就有了起色,一两周、两三周生命体征就稳定了。”

  当时,有一名叫秀秀的16岁中学生,地震砸压伤左下肢截肢后,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不全被送入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当时她的感染部位多、重、全身情况差,已经出现了血液、呼吸、消化、肝、肾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进入重症医学科后,经过来自全国的多位重症医学专家和华西医院外科专家们的共同救治,秀秀的病情得到了逐渐改善,转危为安。

  看到这些危重地震伤员的救治过程,让胡成功萌发了从事重症医学的决心:“那时起,我就对这种创伤病人和危重病人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多人还很年轻,救过来后,就会有几十年的生活。这种救治让我更有成就感。”

  2010年培训结束,胡成功留在了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为挑战自己,同时拥有骨科、神经外科的工作经历,他选择了最具难度的神经重症及创伤重症亚专业,学习重症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一旦建立起重症创伤和神经重症病人的救治流程和救治体系后,这些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会下降。我们的工作,不只是要他们活下来,还要让他们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尽可能多的保留,这样病人才更有机会回归社会。”

  工作原则

  不仅要救人,更要有人文关怀

  在很多人眼中,ICU是神秘的,是冰冷的,很可能进ICU后,病人面临的就是死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救治成功率极高,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当时这里集中收治的危重伤员治愈率达到93%,打破了国际重症死亡率10%至15%的纪录。

  除了要救人,胡成功和同事们更想打破人们对重症医学科的偏见,“我们要把ICU变成温暖的ICU,而不是冰冰凉凉的ICU。”

  他认为:“我们现在要想办法,尽可能地让我们的危重病人得到生命的支持外,还要更多感受到一些人文关怀。不仅救病人,还要有人文关怀,这样的ICU医生才合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取消了原有的家属探视,但是为了让家属看望病人,医生在病房开启了微信视频,让病人与家属对话。为让探视效果更理想,2021年2月,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及创伤ICU病区在省内首次开展了5G+VR探视,家属通过VR眼镜探视病人,如同站在患者的身边一样。“我们明显感觉到,特殊情况下,高科技技术实现了患者与家属的接触,这对病人的病情恢复、尤其是在心理康复方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为救助危重病人,胡成功在神经重症及重症创伤领域开展了深度研究。每周工作日的晚上,他还联合国内这方面领域的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线上培训,“希望通过线上培训,把先进的救治理念和标准的救治体系分享给全国同行。因为对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可能每一家医院的方案都不太一样,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培训、会议,发布一些专家共识,把我国重症创伤和神经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往前推进一步!”

  人物简介:

  胡成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重症医学博士;梅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神经ICU访问学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重症学组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国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重症专委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创伤及骨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秘书;四川省医学会创伤委员会青年委员;成都市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委员会委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