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看什么

湖北话常用词汇,你能识几个?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我的女婿一滴尕(嘎)”

  图片来自网络

  鸦雀子嘎几嘎,

  老鸹子哇几哇,

  人家的女婿多么大,

  我的妈妈子哟,

  我的女婿一滴尕。

  说起他一嘀尕,

  他人小鬼又大,

  ……

  这是湖北有名的民歌《小女婿》里的歌词。

  方言天天说,会说不会写。

  今天,湖广渔夫与大家聊聊,滴尕(滴嘎)、推㧐(耸)、这咱(攒)、发泡等湖北话常用词汇的正确写法及来由。

  图片来自网络

  (一) 滴尕 dī-gǎ

  滴尕dī-gǎ,就是数量很少,或特别小,即点点、丁点之意。人们常写为“滴咔”,或“低嘎”,不妥。

  为什么应写为滴尕?切义切音。

  据《新华大字典》,滴dī,字义之一,可比喻特别小的东西。“点滴”一词,形容零星微小。

  尕gǎ(嘎字三声),本义小儿,方言常表示数量少。一尕尕、一点尕(一点点)。

  从字音讲,ka与ga音相近。方言ka、ga两种发音都有。同字不同音,词汇尾音音变,是正常现象。

  尕,会意字,直观、形象。上部“乃”,下部“小”。

  还有一个表达小的字“奀”,《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大字典》只注音为en音。

  但据《汉语大字典·大部》,奀,两个读音。广东方言奀ēn,表“瘦小”义。常用作人名。奀,方言也读dí,用来指物件小。

  写成“奀尕”也是可以的。

  有网友分析词汇来源,提出写为“滴卡”,从字义与读音,不太妥。

  据资料,“滴尕”这个方言,古人曾造有专门的两个字,两个“小”分别不要右边点、左边点,如同“乒乓”。但这样的字,现代词典也好,电脑字库也好,均未收录。

  (二)几咱zan

  咱zan,表示时间,在这里读轻声,音似簪或攒。

  这咱,是北方方言,但也是湖北方言口语。但湖北习惯用几、多。

  这咱,或正咱——现在。

  几咱?多咱?几么咱?——什么时候,几时。

  “你多咱来的?”

  “多咱”意即“什么时候” “几时”。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咱”字的时间含义,并解释:

  “咱zan”,是“早晚”的合音。“你多早晚来的?”“多早晚”,读快了,就成了“多咱zan”。

  “多早晚”,读快了,就成了“多咱zan”。

  而“早晚”连用,表示“何时”,已有上千年历史。

  元代初期文人刘壎写的《隐居通议·礼乐》——

  “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对曰:‘顷来有之。’”

  顷来——向来。

  早晚——何时。“此曲兴自早晚”,即“何时流行此曲”。

  而根据《百度汉语》,“多咱”,可写成“多昝”。昝音同攒,三声。

  “昝”字有“日”,从湖北方言发音及汉字结构看,湖广渔夫认为,“多昝”表示时间更为合理。

  但既然《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规范,我们还是用“咱”,虽然这是个多音字,且字义不直观。

  武汉话,正慢昝,几慢昝,只是语言音变现象。正慢昝——这么昝,几慢昝——几么昝。

  (三)推㧐sǒng

  㧐sǒng,音同耸、怂。方言字义是:推。《新华字典》收录有此字,不算生僻字。

  推推㧐㧐,湖北方言常用词汇。

  㧐,古文中的字义是挺起、挺立。身。如:杜甫《画鹰》: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㧐与推,意思有区别,不完全相同。

  㧐,有推搡的意思,也引申为不断顶撞的动作,或不断摇动的动作。

  (四)跩倒

  在《湖北话常用词,您会写吗(第二批)》中,湖广渔夫讲了“蹲下”方言“跍ku倒”,引起网友热议。

  网友说,“跍倒”也说“zhuai倒”,怎么写?

  湖广渔夫认为,从现有字典词典看,与zhuai音,或juai音、zuai音对应的汉字没几个,只宜选用足字旁的“跩”字。

  至于“拽”字,为多音字,且是提手旁,表达“蹲”意不妥。

  跩,字典注音为zhuǎi,三声。但表达方言“蹲”,我们尽可读为一声zhuāi,或zuai。

  跩zhuǎi,本义,指走路摇摆。在方言中,还有拿架子、摆谱的意思。

  例句:他可跩了,请都请不动。

  跩zhuāi一声,作为方言词义,为蹲下。但“跩”比“跍”含义丰富。

  ——歪。身体不好,站不稳,“跩下了”。(被动歪倒,不是主动蹲下。)

  ——躺。精神不好,跩在床上休息。

  ——待。我在广东跩了半个月。(无所事事,无奈。)跩在厨房做饭。

  ——缩。好冷,手冻跩了。(卷缩,麻木。)

  (五) 跶dá倒

  图片来自网络

  跶dá,失足跌倒。湖北方言指摔跤。跶倒。

  “你好好走,莫跶倒了。”

  跶,还有坠落的意思。“他从床上跶下来了。”

  跶组词——

  蹦跶 bèng da:蹦跳,现多形容进行挣扎。

  蹓跶 liū da:闲逛、散步。

  (六)发泡pāo

  泡,多音字,一声pāo,四声pào。

  四声pào,即水泡、气泡、肥皂泡儿的泡,也是泡茶的泡。

  重点说一声pāo,与方言有关。

  泡pāo,一声——

  义一,鼓起而松软的东西:肿眼泡,豆泡(豆腐泡儿)。面包很泡松。

  方言词“发泡”。发泡,本指物体变松软了。这木料发泡了,不能用。

  但用来评价人,意思是“撒泼,轻狂”。“你别发泡!”不能写为“发抛”。

  方言词“泡皮”。泡皮,本义是泡松的木屑(刨皮),用来形容爱吹牛、爱讲大话的人,不稳重、不扎实人。泡皮也简称为“泡”。

  “这个人蛮泡。”

  不能写为“抛皮”,字义不符。

  方言词“泡货”。泡货,指重量轻而体积大的东西,也指商品价值低。“尽是些泡货。”

  泡pāo,还用于屎和尿的量词,取代了同音的“脬”字。

  一泡尿。一泡屎。

  湖北常见树,泡桐,泡念一声,不念四声。读一声,才切义。

  发泡,溯源可能是古汉语“奅”字。奅,大也。——《说文》

  奅pào,四声同“炮”。

  含义有二:

  1.说大话虚张声势。2.古时做炮弹用的石头。

  粤方言称说大话的人为“大奅佬”。

  但从湖北方言的发音、用字通俗及“泡”字字义来考虑,用“发泡”更为合理。

  七) 㞞sónɡ

  新字典、词典,简化字

  㞞,音sónɡ(二声),无同音字。㞞,㞞包。

  义一:精液的俗称。

  义二:讥讽别人软弱无能。

  武汉等地口头语,㞞,好㞞,㞞包。

  “这人太㞞了。”

  㞞包:窝囊,缩头缩尾,软弱无能。

  还有认㞞、㞞人、㞞货等组词。

  㞞,《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大字典》推荐为简化字“尸+从”,电脑字库打不出

  (八)薅hāo

  薅hāo,与蒿同音,耗字近音。

  这是个南北通用的词汇。

  释义:用手拔(草等)。或锄头锄草之意。

  组词:薅草,薅锄,薅羊毛。

  图片来自网络

  过去农业社会,“薅草”是常用词,现在信息社会,“薅羊毛“成了网络热词。

  薅羊毛,泛指各类商家面向大众推出优惠信息实为牟利的行为。

  最后,简要复习一下湖广渔夫前文“湖北话常用字词”第三批中的字词。

  59.冚kǎn。字义为盖着,引申为全部。赣语、白话、西南官话常用字。

  60.㝩kǎng。西南官话,义“盖”。把锅㝩倒。也发音为kuǎng。

  61.堕。音duò舵。有地方话把盖上说为“堕倒”。另,同音字“垛”,指堆放、码起。

  62.厾。音dū(督),方言读dou二声。用手指或针尖、毛笔等轻点。

  63.杵chǔ,湖北方言多念“qǔ”。杵本是舂米或捶衣服的棒子,也作动词用,意似“戳”。杵头杵脑。

  64.扚dí。引、拉、扯、手掐。把绳子扚紧点。

  65.搣。音miè(灭),基本字义是用手拔。但方言读三声miě,指掰开、折断的意思。

  66.撇piě。“搣甘蔗”,是从中间折断,“撇甘蔗”是从根部折断。“撇”是向侧边用力。有网友提出用“擗”,但湖北不是这个发音。擗音pǐ,义“掰”。

  撇含义很多。撇撇歪歪(这里撇读四声)。方言“打撇撇”,一指打水漂,另指儿童拍烟盒纸游戏。撇手腕——掰腕子。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