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得名缘由,一般认为是因境内“水隈多蕲菜”而得名。唐初史学家刘伯庄著有一部《地名解》,说:“蕲春以水隈多蕲菜,因以为名。”《地名解》原著没能流传后世,幸得北宋初期《太平寰宇记》保存了刘氏这一解释。也有人说是因境内“蕲水”而得名,对这一说法,人们仍然感到疑惑:“蕲水”又是因何而得名呢?还有人说是因美好愿望而得名,说“蕲”是个通假字,与“祈求”的“祈”相同,“蕲春”意思是“祈盼春天”。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七《淮南道五•蕲州》“蕲春县”条书影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即蕲春因“水隈多蕲菜”而得名。“隈”,指水流弯曲的地方。“蕲菜”,当是蕲春著名的特产。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蕲”是一种艸(草),但具体是一种什么草,则没有深入解释。
许慎之后,人们对“蕲”字的来历和含义,展开了探讨,形成了几乎对立的两派:一派说,“蕲”为古“芹”字,“蕲”即芹菜;一派说,“蕲”非古“芹”字,“蕲”为蘼芜(míwú)或细叶草。
挺“芹”派的先锋为唐初著名训诂学家陆德明,主将为我们蕲春著名的先贤、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倒“芹”派的先锋周祈,也是我们蕲春的先贤,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万历九年(1581)出任广西平乐府知府,万历十一年以前,写成了一部考证天地万物之名含义的《名义考》,认为“蕲”为蘼芜。倒“芹”派的干将为顾景星,也是我们蕲春的先贤,号黄公,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学者,著有《白茅堂集》《黄公说字》,其中《黄公说字》是一部研究汉字的专著,认为“蕲”为细叶草的总称。倒“芹”派还有一位名将,就是清中期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段玉裁,他给许慎的《说文解字》作注,认为“蕲”与“芹”并非同一字,“蕲”字当归入“蕇”部,而不应归入“艸”部,他还说,古代钟鼎的款识多将“蕲”假借为“祈”。
经综合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蕲”是古蕲春一带野生的一种水芹菜,它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迷人的魅力,被古人视为蕲春的地理标志产品,人们不称“芹菜”,而称“蕲菜”,简称“蕲”。这种野生的菜,自生自灭,直到如今,我们蕲春大大小小的河沟边、渠岸边,仍然到处可见,人们多叫它“野芹菜”“水芹菜”。“蕲春”,字面意思是蕲菜逢春,寓意欣欣向荣。
汉代蕲春县的辖境,相当今蕲春、浠水、英山等县及罗田县大部(巴河以东地域)、黄梅县北部、武穴市一部(积布矶以西地域)。
今黄冈市地域,当时分属邾县、蕲春县、西陵县、寻阳县,主要是两个县:邾县(县城在今黄冈市区北郊禹王街道办事处境内)、蕲春县,两县以巴水(现在称巴河)为界,巴水以东属蕲春,以西属邾县。邾县的辖境,相当今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及罗田一部。邾县之北为西陵县,今麻城市、红安县地域,当时属西陵县;蕲春县之东为寻阳县,今黄梅县南部及武穴市积布矶以东地域,当时属寻阳县。时间过去2200余年,邾县、西陵县、寻阳县,统统成了历史地名,唯独“蕲春县”一名,至今仍在使用。蕲春县,是鄂东地区最古老、至今仍用最初旧名的县。
汉代时蕲春县位置图〔采自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西汉时,大致以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为界,蕲春县此前属衡山郡(或衡山国),此后,属江夏郡。
东汉时,蕲春县一度改为蕲春侯国。
第一代蕲春侯名叫陈浮。陈浮的父亲陈俊,是东汉开国功臣,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而且排名靠前,列第六位。陈俊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年号建武,史称“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刘秀封陈俊为新处侯。新处县的县城,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北。因为当时还有多个地方军阀割据,所以陈俊并没有到新处就任,而是继续领兵打仗。建武十二年,刘秀荡平天下,统一全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刘秀再次论功行赏,陈俊被“定封祝阿侯”。祝阿县的县城,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半齐集北五里古城。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陈俊去世,儿子陈浮继承祝阿侯爵位。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刘秀将祝阿侯国地盘划给济南国,将陈浮改封为蕲春侯,蕲春县也就变成了蕲春侯国。
蕲春侯仅传三代:陈浮→陈专诸→陈笃,陈笃死后,因为没有儿子,蕲春侯国就被撤销了,复名蕲春县。
来源:蕲春记忆